A股“春季躁動”將至?券商首席最新研判,AI、消費醫藥成熱點

蛇年首個交易日,2月5日,A股早盤高開後震盪回落,滬指收跌0.65%,報收3229.49點。

過完農曆新年,A股春季行情是否將如約而至?“春季躁動”又將如何演繹?多位券商首席給出了最新預判。

據第一財經梳理,券商普遍判斷,2025年A股的春季行情可期,理由包括:年初市場調整不會改變春季行情的歷史規律;近期落地的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振政策預期,流動性充裕可能推動春季行情啓動等。

當前“春季躁動”進程如何?券商也劃定了時間表——中信證券首席A股策略師裘翔認爲,2月“春季躁動”進入加速階段;東興證券首席分析師林陽預計,春季行情可延續到3月中下旬;申萬宏源認爲,隨着流動性寬裕,各類活躍資金往往在2月至3月涌現。

至於具體行業、配置策略上,AI硬科技、消費醫藥等是券商共同看好的方向。

機構普遍認爲春季行情可期

今年年初,A股波動放大,滬指一度失守3200點,市場交易情緒有所回落。據東方財富數據,年初至春節假期前(1月2日至1月27日),三大指數區間跌幅均超2%。

但在近期,伴隨政策暖風頻吹,市場對春季行情的期待逐漸被點燃。1月下旬,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發布,明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相關指標和舉措。

在此情況下,A股春季行情是否會如約而至?券商多對此持肯定觀點。結合年初市場表現、歷史規律等,多位券商首席表示,今年的春季行情不會缺席。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認爲,在業績預告披露落地和春節效應落地後,市場迎來“春季攻勢”的時間窗口,這個時間窗口由春節後資金迴流、兩會預期、業績真空期共同推動。“總體來看,今年2-3月,仍然是經典的做多A股的時間窗口。”張夏認爲。

裘翔判斷,春節假期期間,美國加徵關稅以及DeepSeek是最重要的兩大變化。關稅擾動落地後,外部風險在4月前步入平靜期,春季躁動時間窗口更加清晰,國產AI重估成爲重要情緒催化。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陳果認爲,1月市場大幅波動,春節前市場已跌出空間,從歷史經驗來看,春節後跨年行情有望迎接主升段。他分析,春節後、兩會前(是)業績真空期,兩會政策預期及資金迴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將直接支撐風險偏好,而1月的市場大幅波動爲後續跨年行情主升段創造空間。

海通證券也認爲,年初的A股調整,不改變春季行情的歷史規律。

“開年A股出現調整導致市場風險偏好下降,開年下跌不改變春季行情的歷史規律。”海通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吳信坤稱,今年的春季行情可能正孕育中,對於後市行情應保持積極樂觀態度,2025年A股春季行情仍然可期。借鑑歷史,A股春季行情年年都有,驅動行情展開的因素主要有政策催化、流動性寬鬆、基本面改善三方面。

就政策面而言,華金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鄧利軍提到,方案落地提振政策預期,流動性維持充裕下可能推動春季行情啓動。

“春季行情自2009年以來尚未缺席。”申萬宏源財富管理研究部首席分析師蔣亦凡說,結合歷史行情經驗,2025年春季行情大概率不會缺席。但他也提到,儘管春季行情是歷年都會存在的現象,但漲幅和持續時間差異較大,關鍵性決定因素可能與經濟數據是否回升、流動性是否寬鬆、行情啓動之前是否出現超跌有關。

對於今年A股春季行情的走勢,他預判,1月至2月的PMI指數,是否延續去年10月以來的回升趨勢,將成爲關鍵性指標。同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否能在春季正式落地、降準及降LPR能否真正兌現,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情的最終啓動時間和最終漲幅。

春季行情將持續多久?而據申萬宏源數據,從上證指數表現來看,2009年至2024年的春季行情平均持續時間44個交易日,平均漲幅爲18%。

林陽預計,春季行情可延續到3月中下旬。“從影響行情的三要素來看,經濟數據持續向好,政策端持續發力,雖然外部博弈有所加劇,中國科技資產顯示出強勁後勁,三者有望形成共振,春季行情有望持續展開。”他說。

DeepSeek引領AI行情,消費醫藥也被看好

當前階段,哪些行業板塊被看好,有望成爲市場資金的主攻方向?近期火爆“出圈”的DeepSeek將如何影響A股後市?

總體來看,AI硬科技、消費醫藥成爲券商共同看好的方向。

裘翔認爲,風格上,預計市場將在春季躁動期間先演繹極致高波風格,後逐步向低波轉換;板塊上,建議重新重視非美出海邏輯在年報季的持續兌現;行業上,先看AI爲代表的強勢主題極致演繹,後轉向紅利+非美出海。

對於DeepSeek,他認爲,春節後的高波動階段,佔優的行業主要體現在DeepSeek帶來的國產AI的催化和互聯網平臺公司的重估。具體行業層面,A股可持續演繹的行業更偏硬件,建議重點關注國產先進製程和算力等。

陳果也認爲,Deepseek推動國內AI+信心重估,AI+仍是核心主線。

他分析稱,Deepseek的突破進展是對AI+產業邏輯重大利好,或推動春節後國內AI+產業在全球範圍內走出獨立行情,國內AI數據、算力、算法、應用等各個環節均將有所表現。

吳信坤認爲,科技製造和中高端製造或是A股中期主線。“當前政策催化、流動性改善及基本面修復均爲春季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隨着行情徐徐展開,市場的中期主線將逐漸明晰,建議關注兼具供需優勢的中高端製造以及受益於產業週期回升的科技製造。”他說。

除AI硬科技之外,消費醫藥也被券商看好。

“重視硬科技,關注消費醫藥。”吳信坤說,消費醫藥板塊下跌時間長、低估低配,背後反映的是市場對消費板塊投資機會的悲觀預期。未來增量財政政策有望傾斜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放在首位,政策發力背景下預期差較大。

政策加碼、中長期資金入市受關注

政策層面,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備受關注。

張夏認爲,A股增量資金有望重新迴歸,原因是:前期發佈的一攬子推動中長期增量資金入市的政策,將會持續發揮作用,成爲股票市場的穩定資金來源。從春節效應的後半程來看,節前流出的融資餘額在節後有望迴流。中國資產在春節前至春節表現良好,全球資本開始正視A股投資價值,節後外資流入A股的可能性較大。

裘翔分析,從市場流動性層面來看,A股短期資金面增量相對有限,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和機制更值得關注。在他看來,目前,公募產品新發(包括ETF)和外資或難以持續提供穩定的增量資金,存量ETF的淨申贖基本穩定,只有在市場調整時會呈現一定淨流入。

“更值得關注的還是實施方案的落地進程,其對於中長期增量資金結構有更直接影響。”裘翔說。

政策有望提振市場情緒。鄧利軍說,自去年年末以來,市場情緒在海外風險擾動、國內政策步入空窗期後有所回落。而方案的落地短期內緩解了市場悲觀情緒,本輪引入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力度和實施速度均較強,後續風險偏好有望隨着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得以修復。

對於2025年全年A股資金面情況,吳信坤預判,今年,政策發力望推動基本面預期升溫,A股資金入市情況或較24年進一步改善,全年淨增量資金或達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