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一句話決定命運 屏東囝仔羅永昌成警界「30年老兵」

桃園市警局桃園分局秘書室巡佐羅永昌今年獲頒「任職30年警察服務獎章」。記者陳恩惠/攝影

「你不考警察,我就離家出走。」阿母一句話改變羅永昌的人生方向。出身屏東農村,原本立志成爲冷凍空調技師的他,因阿母的堅持而改變志向投身警界,從外勤到內勤,由支援重大刑案到承辦新聞聯繫,現任桃園市警局桃園分局秘書室巡佐羅永昌今年獲頒「任職30年警察服務獎章」。

「那時候做冷氣工學徒,一個月薪水有1萬7000元,比中油正式員工還多2000元!」羅永昌回憶升高三那年暑假的打工生涯,語氣裡仍對學生時代就能領到上班族的薪水相當自豪。

羅家當時經營小型加工廠,廠裡有近40名員工,製作着美國第一代環保袋,阿母不忍三兄弟步上後塵,要求孩子們個個得是「白領」,又因羅永昌小時候功課、脾氣均不佳,讓媽媽更加堅持地把他朝警察之路上推,這份期許也成了他一生的轉捩點。

1994年羅永昌如願考上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員班第148期,完成1年訓練隨即進入保一總隊大湳營區展開基層警務歷練,服務足跡遍佈桃園八德、馬祖南竿俗稱「靖廬」的大陸地區人民處理中心,也支援過1996年劉邦友血案、1997年白曉燕命案等重要大案件的搜捕行動。

羅永昌歷任過派出所警勤區警員,直到近年返回分局擔任內勤小秘書職務,更於2013年起開始擔任媒體窗口、負責新聞聯繫迄今,他在每個崗位都默默扮演着盡責的小螺絲釘,成爲分局與媒體溝通的橋樑。

他擔任新聞承辦人迄今,對於與媒體的互動有着深刻體會,認爲「誠實溝通和建立互信是維繫良好警媒關係的核心」,他坦言,相較於雙北地區警媒關係緊繃,這裡的朋友都很客氣。

羅永昌強調,警察與媒體儘管職責不同,但都是爲了讓社會大衆更清楚地看見真相而努力。他相信,持續秉持不欺騙的原則,就能與媒體建立起相互理解與尊重的合作關係。

30年的警職生涯,羅永昌見證臺灣社會的變遷,也參與無數大小案件,從最初因着阿母的一句話而踏入警界,到如今成爲警分局與媒體溝通的橋樑,始終秉持着服務人民的初心,也是警務工作的實踐者。

桃園市警局桃園分局秘書室巡佐羅永昌今年獲頒「任職30年警察服務獎章」。記者陳恩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