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覺得冷 新生兒最佳室溫曝 醫師見臺灣習慣猛搖頭
醫師傑登指出,小寶寶最舒適的室溫在20至22度,提醒家長不要把孩子包得像糉子,導致悶熱害溼疹、皮膚炎全上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爸媽擔心1歲以下的小寶寶會冷,常常把孩子包得跟肉糉一樣,上網搜尋到的衛教資訊也大多顯示小寶寶的最佳室溫在25至28度之間,不過醫師傑登表示,若使用英文搜尋關鍵字,則會發現國外的建議是20至22度,且要避免讓小寶寶太過悶熱,纔不會讓溼疹、皮膚炎上身,甚至導致嬰兒猝死症,直言臺灣的資訊更新慢了國外幾十年。
傑登昨(9)日在臉書表示,小寶寶出生後,不少父母擔心孩子會冷,常常把寶寶包得像糉子,還會用棉被捆起來,使用中文搜尋寶寶、室溫等關鍵字,會發現寶寶最佳室溫在25至28度之間,許多衛教資訊、寶寶手冊也這樣寫,但若改用英文搜尋,卻會發現國外的建議室溫在20至22度,且要避免讓寶寶過度包裹、悶熱等狀況。
傑登指出,臺灣除了冬天寒流時真的較冷,其他大多數時間都偏悶熱、潮溼,在室溫本就這麼高的情況下,還怕寶寶着涼包得像糉子,反而導致寶寶因爲悶熱流汗,導致身體黏膩、長痱子、全身紅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尤其高溫更是嬰兒猝死風險因子。
傑登提到,國外的衛教資訊除了建議室溫保持在20至22度外,還提醒民衆應保持通風,穿着簡單、透氣衣物,切勿過度包裹導致悶熱,各種研究結果也顯示只要避免過於悶熱,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就會大幅下降。
傑登說,臺灣的小寶寶沒有比國外的虛弱,反倒是臺灣的衛教資訊慢了國外幾十年,其實寶寶們就是個小火爐,沒有大人以爲的這麼怕冷,「穿得像糉子,再用棉被捆起來,待在 28 度的房間一整天,你自己試試看就知道有多不舒服了,哭整天也不奇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