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飆升至三年新高,DeepSeek拉開港股大牛市序幕?|氪金·金融

作者|王晗玉

編輯|鄭懷舟

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一舉點燃市場情緒,節後A股、港股相繼迎來“開門紅”,整個2月港股恆生指數領跑全球,A股三大指數集體飄紅,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4.23%、7.60%、9.34%。

而從DeepSeek 於1月20日正式發佈DeepSeek-R1模型算起,至3月5日,恆生科技指數漲幅已超28.5%,恆生指數漲幅也有20.5%。

在這期間,國內衆多網絡科技公司旗下應用宣佈接入DeepSeek模型,港股科技龍頭齊漲,阿里巴巴漲超60%,騰訊控股漲超33%,兩家股價均飆升至近三年新高。此外,快手漲超28%,嗶哩嗶哩漲超24%。

與此同時,德意志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紛紛唱多中國資產。高盛維持對A股和港股的“超配”評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稱“現在全球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中國在科技和AI領域的可投資性”。

德銀一篇研報更是將DeepSeek的推出比喻爲“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認爲全球投資者將重新認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預計今年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會修復,A股/港股的牛市將繼續,並在今年中期超過此前高點。

DeepSeek爲何引得外資機構集體對中國資產另眼相待?春節後延續到現在的A股/港股主要指數上漲是否反應過度?由DeepSeek帶動的這波行情又能持續多久?

外資要回來了?

近期,摩根士丹利、瑞銀、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花旗集團、匯豐投資、德意志銀行以及法國巴黎銀行等機構頻繁出現在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名單中。

在此之前,外資機構的研究觀點先一步釋放信號。

2月5日,德意志銀行發佈一篇熱情洋溢的研報——《中國吞噬世界:中國的,而不是AI的斯普特尼克時刻》,詳細論述了中國龐大且極具能力的產業優勢,認爲DeepSeek的發佈標誌着中國在高附加值領域的優勢和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並做出預測:中國企業的“估值折價”將消失,企業盈利能力在週期中可能出現意外上行。“我們認爲H股/A股的牛市始於2024年,並將在中期超過此前高點。”

2月19日,摩根士丹利發佈《Deepseek點燃市場,全球投資者重估中國科技股價值”》,指出長期以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和AI領域的關注度都較爲有限,現在全球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中國在科技和AI領域的可投資性。而且這種心態的轉變可能相較前幾次的市場反彈會更具粘性,並推動更多基本面投資。

2月23日,高盛在題爲《是時候實施“A計劃”了》的研報中提出,在估值優勢和政策預期支撐下,A股有望在未來三個月內迎來追趕反彈,反超港股表現,預計將有2%的超額回報。

毫無疑問,DeepSeek的發佈是這一輪外資集體唱多中國資產的主要原因。

那麼,DeepSeek如何改變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估值邏輯?換句話說,DeepSeek能從哪些方面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中歐信息科技基金經理杜厚良對36氪分析,在一個產業發展的時候,定價的本質邏輯有兩點:這個產業的未來市場空間有多大?它爆發的可能性有沒有持續提高?

“DeepSeek的出現提高了這個產業爆發的可能性,DeepSeek大概在一個月的左右的時間積累了3000萬以上的日活,這個爆發的斜率是投資者比較喜歡的。海外一直把AI這個行業定義成(改變)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這樣一個行業。國內也已經慢慢地同步到這個認知,投資熱情有較強的持續性。”杜厚良說。

具體到對行業、企業的變革上,中海滬港深基金經理姚煒進一步分析認爲,DeepSeek會從五個方面提升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一是技術創新與突破層面,DeepSeek採用先進的神經網絡架構和多模態AI功能,在自然語言處理和彩色圖像生成等方面表現出色,爲開發者和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更高效的創作工具。這種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研發能力,還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二是開源與共享層面,DeepSeek開源其核心模型DeepSeek-R1,並採用MIT許可協議,允許任何個人或企業免費部署、修改甚至商用。這種開源策略降低了AI技術的使用門檻,促進了技術普及和應用,同時也爲企業提供了更多創新機會。

三是DeepSeek通過算法創新找到了更高效的訓練方法,顯著降低了算力門檻。這使得更多中小企業和開發者能夠參與到AI領域,加速了AI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四是拓展了應用場景,DeepSeek被廣泛用於遊戲開發、視頻製作、社交媒體內容創作等多個領域。隨着其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拓展,如金融、醫療、教育等,將進一步推動這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五是在國際競爭力層面,DeepSeek的成功打破了全球AI大模型領域被少數海外巨頭壟斷的局面,爲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這不僅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還爲其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談及最先可能獲益的企業,姚煒認爲雲計算與算力服務商、AI應用與工具開發商、硬件與解決方案商以及從事生態服務與流量運營的公司有望迎來訂單增長、業績提升或變現機會。

如DeepSeek模型訓練與推理依賴高性能算力,隨着國內一些社交APP等生態的接入和AI交互場景的增加,算力需求將激增。這些公司已適配DeepSeek模型並提供GPU算力服務,有望迎來訂單增長和業績提升。

杜厚良則在其投資與研究中把整個產業鏈分成四部分:海外的算力、國內的算力、應用側以及端側。

在訓練與推理的“雙輪驅動”下,不管是國內算力還是海外算力,芯片需求都在增加。海外可重點關注ASIC芯片及配套產業鏈,國內的產能缺口則爲推理芯片、存儲方案等國產替代斜率高的環節帶來佈局機會。

在應用側,垂直場景可能率先迎來爆發。比如,開源模型+垂直數據使得越來越多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快速部署大模型,從而實現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大幅降本增效;消費端的教育、娛樂以及個人助手等場景也有望迎來爆發。

相比之下,杜厚良認爲端側爆發還需等待“臨界點”。如果能在2025年實現技術突破,隨着多模態的成熟,AI眼鏡和車載助手等在複雜場景的滲透率有望提升。

其表示,“長期來看,AI投資需要考慮軟件週期和硬件週期的迭代,投資時間可能持續較長,且有比較強的專業度。”

港股熱情不過度,估值仍處低位

與“慢熱”的A股相比,聚集了大量科技股的港股堪稱“當紅頂流”,春節過後的第一個月,已經以周度、月度漲幅數次領跑全球。2月,港股恆生指數上漲13.4%,恆生國企指數上漲14.02%,恆生科技指數大漲17.88%。

港股強勁的背景是,全球多個市場萎靡,同期美股道指、納指、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1.6%、4%、1.4%,英國富時100上漲1.88%,日經225指數下跌5.97%。

在全球多個市場動盪的背景下,港股這一表現是過度發酵還是合理反應?

中歐豐泰港股通基金經理羅佳明認爲,本輪港股上漲的主要驅動力來自科技板塊。今年以來,以DeepSeek技術爲代表的科技創新浪潮,極大推動了中國科技領域的深刻變革,這是港股上漲的核心原因。

他提到,在港股市場中科技股佔據較大比重,尤其是互聯網、軟件和電子行業。過去這些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估值相對偏低,互聯網板塊估值更是與美國同類公司存在較大差距。曾經,市場普遍認爲美國在科技領域大幅領先中國,但隨着 Deepseek AI大模型橫空出世,市場開始重新審視中美科技的實際差距,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懸殊。因此,科技股的估值修復成爲本輪港股上漲的核心邏輯。

姚煒也提到,DeepSeek橫空出世代表中國在AI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其低成本、高性能、開源等特點,打破了全球AI產業長期以來的算力路徑依賴。這種技術上的突破增強了投資者對中國科技企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一些海外資金可能會願意重新佈局中國股市,尤其是在前沿科技發展有所突破的領域,包括AI軟硬件、機器人、智能汽車、低空經濟等。這種資金流動的變化爲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推動了股票價格的上升。

“總體來看,我們認爲股票市場反應具有一定的邏輯合理性,經過一段時間上漲後,部分個股的估值得到較大程度修復。但就整體估值而言,目前整體市場的估值和歷史均值水平相當,我們認爲並沒有過度反應。”姚煒說。

繼去年924行情後,A股及相關中國資產指數雖已經歷一輪大幅上漲,但反映在估值端,仍處於較低水平。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5年3月5日,上證指數市盈率爲14.37倍,市淨率處於近十年29.35%分位點;代表中國核心資產的中證A500指數市盈率爲14.54倍,市淨率處於近十年18.98%分位點,可見,中國資產整體估值水平仍處於較低區間。

DeepSeek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目前,港股正進入財報季,一個月後,A股也將迎來年報密集披露季,儘管阿里巴巴在2月搶先發布的業績超出市場預期,但整體來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已經預告,今年的年報季或許不會有太多驚喜。

今年年初,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310.5億元,比上年下降3.3%(按可比口徑計算)。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397.3億元,比上年下降4.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66.4億元,下降3.6%;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637.9億元,下降1.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245.8億元,增長0.5%。

因此,風風火火的DeepSeek行情會否隨着結結實實的企業利潤髮布而止步?

姚煒認爲,DeepSeek帶動的這波行情能持續多久,取決於短期估值的變化和未來基本面是否有超預期的可能。目前來看,估值仍然處於合理水平,市場仍然有上漲空間。

談及其對港股的配置策略,姚煒表示後續將持續重點關注恆生科技指數相關標的。細分行業方向上,將持續關注AI與大模型相關標的,包括AI芯片和算力服務商;AI應用類企業主要關注手機、眼鏡、汽車和機器人;軟件和服務端將關注教育、醫療、廣告營銷、電商、法律、遊戲等領域。

羅佳明也對36氪指出,從A股和港股的投資性價比來看,兩者都存在投資機遇,今年權益市場的核心邏輯在於中國資產的估值修復。

由於過去幾年港股跌幅較大,當前其估值水平相對更低。並且,港股中的部分科技行業公司受益於AI板塊的上漲紅利。A 股科技板塊近期表現同樣出色,只是整體估值略高於港股,相比之下,港股的估值起點更低,未來的修復空間可能更爲可觀。

對於港股的投資策略及配置邏輯,羅佳明表示其核心思路是篩選出具備強大自由現金流創造能力的優質企業。主要配置方向分爲三個部分:首先是佈局部分上游資源品,尤其是有色金屬。

有色金屬,如銅、鋁等,不僅是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同時也反映了貨幣與資源之間的價值關係。隨着全球逐步呈現脫離美元體系的趨勢,加之資源供給有限,有色金屬價格展現出較強的韌性,板塊中的龍頭企業成爲重點關注對象。

其次,其將持續配置中國公司出海相關標的。而科技行業作爲今年投資的主線,羅佳明表示其也對部分互聯網和電子行業公司進行了佈局。

“總體而言,持倉行業分佈較爲均衡,更注重企業的自由現金流和估值水平,並非單純的成長型配置風格。”

而放眼今年上半年的港股市場,姚煒認爲港股可能呈震盪上行走勢。

這一方面來自國內政策支持,尤其是消費和科技領域的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受益於經濟復甦,中國經濟出現回暖信號,政策託底措施可能帶來的企業盈利改善。此外,DeepSeek帶來中國資產重估預期,外資可能階段性迴流港股,南向資金持續流入與外資迴流或將推動市場上漲。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