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放養”,高德“出海”
阿里巴巴(09988/BABA,以下簡稱“阿里”)旗下高德地圖(以下簡稱“高德”)日前動作頻頻。
7月9日,高德正式上線多語言地圖,在原有語言基礎上,新增多達 14 種語言,包括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等,旨在提升外國遊客在華的出行體驗,海外用戶可通過App Store和Google Play直接下載高德多語言版。
緊接着,7月18日,高德開放平臺宣佈世界地圖服務全新上線,覆蓋全球200+國家和地區,提供全球地圖、搜索、定位和導航服務,滿足出境導航、來華指引、企業出海等跨境場景需求,支持56種語言。
虧了十年終盈利
7月16日,國家移民管理局發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外國人出入境數量達3805.3萬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1364萬人次,佔入境外國人的71.2%,同比上升53.9%。
表面上看,高德的這一系列動作是在加速國際化佈局。實際上,高德是看準了中國出入境旅遊的政策利好期,想趁勢穩住得之不易的盈利局面。
阿里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發佈時,高德所屬本地生活集團營收169.88億元,同比增長12%;經調整EBITA虧損收窄至5.96億元。阿里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高德首次實現盈利。
自2014年被阿里11億美元全資收購以來,高德爲了提升地圖的精準度與服務質量,在數據採集、算法優化、技術研發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投入了海量人力、物力與財力。據行業估算,在過去的十年間,高德在數據採集與算法優化上的投入累計超數百億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高德也試圖通過加速本地生活服務佈局,涵蓋網約車、酒店預訂、餐飲團購等領域,擺脫單一導航業務的虧損困境。
2025全財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本地生活集團實現營收670.76億元,同比增長12%;經調整EBITA同比減虧62%至36.89億元。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營收主要由於高德和餓了麼的訂單增長,以及市場營銷服務收入增長所帶動;減虧則是運營效率帶來的單位經濟效益改善以及規模擴大。
從其運營模式來看,高德能實現盈利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廣告收入成爲重要來源。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高德以8.73億的月活躍用戶規模領跑出行服務App,其開屏廣告、信息流廣告等形式,吸引衆多品牌投放。
其二,與車企的合作成果顯著。2024年8月開始,高德的地圖服務不再對企業免費開放,所有以商業目的使用高德開放平臺產品與服務的企業開發者,必須提前購買商用服務以獲取正式授權。
而隨着汽車智駕發展,車載導航成爲標配,高德憑藉優質的地圖數據和導航服務,與衆多汽車廠商達成合作,爲新車提供預裝導航軟件服務,車企則根據車型、合作深度等因素,向高德支付5萬-10萬元/年不等的費用。
其三,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導流與抽傭模式逐漸成熟。通過在App內整合美食、酒店、旅遊等生活服務信息,高德爲合作平臺如美團(03690)、飛豬等導入大量流量,從而獲取佣金收入。
原阿里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曾說,“過去大家已經高度習慣出門導航用高德,未來希望大家出門生活用高德。”
在阿里支持下,高德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不斷加大投入,押注了包括公交、出租、網約車(高德打車)等城市出行以及火車、高鐵和飛機等城際出行的一體化出行服務;同時也與阿里旗下到店業務“口碑”合併、上線“高德秒送”跑腿業務。
被阿里“放養”
阿里發佈2025全年財報時,也宣告了架構調整。阿里將淘天集團、餓了麼與飛豬整合爲中國電商事業羣,把電商平臺升級爲大消費平臺。同時,菜鳥、高德及虎鯨文娛集團,被重新分類至“所有其他”。
該調整在2025年6月30日止季度起正式生效。
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要與電商相融合,調整後位於“所有其他”的高德,處境不可謂不尷尬。
高德盈利的背後本就存在着諸多隱患。
首先,從廣告業務來看,雖然目前廣告收入佔比較高,但增速已大幅放緩。而且,廣告客戶結構呈現“低端化”趨勢,本地生活服務商廣告佔比開始超過汽車、奢侈品等高淨值品牌投放量。這一方面反映出高德在吸引高端品牌廣告上存在困難,另一方面也預示着廣告業務增長的天花板正在逐漸顯現。
其次,在佣金模式上,高德也面臨變現難的窘境。
從市場份額來看,高德和百度(09888)地圖長期佔據國內地圖市場的前兩名,市場份額較爲接近,都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在用戶活躍度方面,截至2025年3月數據顯示,高德月活躍用戶8.73億居首;而百度地圖緊隨其後,月活躍用戶爲5.73億。
但高德並未將海量的用戶和豐富的出行場景有效變現。以高德打車業務爲例,其聚合模式雖然能快速整合市場資源,但對司機的約束管理能力不足,抽傭模式在多個城市面臨監管壓力。同時,網約車市場競爭激烈。百度旗下“蘿蔔快跑”Robertaxi出行、滴滴(DIDI)與美團等的分流與激烈競爭,都在不斷蠶食高德的市場份額。
再者,高德在本地生活業務的拓展上也困難重重。儘管其試圖通過整合生活服務信息,打造 “出門好生活” 平臺,但用戶心智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多數用戶仍然只將其視作導航工具,而非生活服務平臺。
這意味着,即使高德提供酒店預訂、餐飲推薦等服務,其轉化率仍然遠低於美團、抖音等對手。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5月,抖音月活爲10.22億。3月時,抖音用戶月均使用時長46.54小時,日均逾1.5小時;高德則徘徊在10分鐘上下的日均使用時長,而其導航垂類場景在內容豐富的抖音面前相形見絀,流量及本地生活變現轉化率低。
基於此,阿里如若繼續“放養”下去,高德的本地生活業務將獨自面對抖音、美團乃至新殺入叫車的京東(09618)等的競爭壓力;甚至還將面對淘寶閃購整合飛豬、餓了麼後阿里大消費平臺的內部競爭。
用戶體驗頑疾未除
高德在用戶體驗方面也飽受詬病。
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涉及“高德地圖”關鍵詞的相關投訴已超3萬條,投訴集中於其高德打車網約車服務,遠超同類平臺曹操出行(02643)、美團打車等。
投訴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如順風車提現難、繞路、價格不透明等。大量司機反映,順風車訂單的車主收益提現遭遇長時間拖延,甚至部分款項遲遲不到賬;而用戶舉報高德打車的部分司機存在繞路行爲等,“一口價” 訂單最終支付金額卻超出預期。
此外,酒店預訂退款難。部分用戶投訴,通過高德預訂的酒店,在符合平臺規則的情況下仍無法取消或退款;家電維修領域,上海消保委曾約談高德,因其平臺上的家電維修商戶存在虛假報價、虛構故障、強制收費等問題,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
高德近期的“全球化”動作並不代表其海外業務的順利。
2025年5月,高德與阿里日本簽署三年合作協議,由阿里日本主導AI智能體開發,高德的角色更偏向技術協同。這也從側面顯示出高德在阿里內部的“被放養”的“疏離感”。
而老對手滴滴的國際化路徑並非“配角”。滴滴在拉美等市場通過自建運力網絡深耕,2025年一季度滴滴國際業務訂單量達9.89億單,同比增長24.9%;交易總額(GTV)達到236億元,按固定匯率計算,同比增長27.9%。繼2024年全年經調EBITA盈利後,滴滴國際出行業務經調整EBITA單季實現盈利。
相比之下,即使有阿里日本的站臺,高德仍受限於日本Yahoo地圖的主導地位及嚴苛的數據合規要求,很難復現滴滴在巴西、墨西哥等14國建立完整海外生態的局面。
高德是真要出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