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組織架構調整背後:四大業務中的“變”與“不變”

中國商報(記者 蔣永霞)阿里巴巴集團近日對其官網顯示的業務架構進行重大更新,將原有的“1+6+N”組織體系重新劃分爲四大業務,標誌着其核心戰略的進一步聚焦與落地。

2023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前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佈內部全員信,宣佈啓動“1+6+N”組織變革,其中“1”爲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有“6”大業務集團:淘天集團、雲智能集團、本地生活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菜鳥集團和大文娛集團。“N”是由多個更小型業務所組成的多家業務公司,如阿里健康、盒馬等。隨後,阿里巴巴集團還計劃將菜鳥、盒馬、雲智能集團分拆上市。

然而,“1+6+N”的組織架構並未持續多久。隨着行業以及企業戰略的變化,阿里巴巴內部開始進行新的架構調整,直至調整爲如今阿里巴巴官網對外呈現的四大業務。

四大業務具體爲: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包括淘寶、天貓、閒魚、1688、飛豬旅行,即時零售業務包括淘寶閃購、餓了麼;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包括速賣通、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南亞電商平臺Daraz、阿里巴巴國際站;雲智能集團,包括阿里雲;所有其他,包括釘釘、夸克、高德地圖、菜鳥、優酷、大麥娛樂、盒馬、阿里健康、橙獅體育。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調整並非簡單的業務縮減,而是阿里巴巴最高戰略決策的直接體現,旨在集中資源鞏固核心優勢。

據悉,四大業務中電商業務佔了兩席,分別爲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國內電商業務)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國際電商業務),這足以凸顯電商作爲阿里巴巴根基的地位。

去年成立、由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羣CEO蔣凡領導的“阿里電商事業羣”已爲此次整合鋪路。2024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佈全員郵件,宣佈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羣,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閒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羣。蔣凡由此成爲阿里電商的掌舵人。

除了電商業務外,四大業務中另外一塊重要業務就是雲智能集團。

這樣的調整,完全符合阿里巴巴掌舵者的戰略方向。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510阿里日”親友見面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阿里未來3至5年的核心戰略方向就是“電商”與“雲+AI”,並強調AI技術將成爲所有業務的核心驅動力。

此次調整中一個關鍵變化是本地生活服務的“電商化”整合。最新的業務架構中將餓了麼從原來的“本地生活集團”中剝離,與“淘寶閃購”整合爲即時零售業務,並被納入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

這意味着阿里不再將外賣視爲獨立的本地服務,而是將其定義爲中國電商生態中不可或缺的“即時零售”環節,與淘寶天貓的遠場電商形成互補。今年6月餓了麼併入電商事業羣以及8月淘寶大會員體系打通阿里系資源,或許是這一戰略的前奏。

阿里巴巴通過這次組織架構調整,再次明確了阿里巴巴聚焦“電商”和“雲+AI”的核心戰略,爲其未來3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