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新型專班錄取率僅兩成」 教育部釋疑:企業選才慎重

▲9月即將開學新型專班錄取率僅2成,教育部表示,主要是企業選才慎重。(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113學年大專校院新南向學生達8.2萬人,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新型專班」扮演重要角色。但9月即將開學的新型專班,共覈定52校、168班、招收名額2597人,最終僅31校、61班、513名學生錄取,錄取率僅2成。教育部表示,主因是各校與企業共同面試後,仍有50%以上學生因企業選才慎重,未獲獎學金審查推薦資格。

爲吸引優秀外籍生來臺讀書及留臺工作,教育部與國發會攜手推動「新型專班」,以STEM、金融、半導體領域爲主,並鎖定東南亞國家,招收大學升讀三、四年級學生、專科、大學及碩士班畢業生,由開班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規劃客製化課程。獲選來臺學生,最多有2年學雜費全免,企業還提供每月至少1萬元津貼,但畢業後需留臺工作2年。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13學年大專校院新南向學生達8.2萬人,創下歷年新高,其中「新型專班」扮演重要角色,學生主要來自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其中又以越南成長最明顯,109年僅有1.7萬人,113年來到近4萬人,5年成長超過2倍。

不過,「新型專班」實際招生情況卻不如預期。今年2月開學的113學年春季班,原本覈定22校、62專班,預計招收1092人,實際開班僅14校、26班、註冊132人,實際註冊率僅一成多,連續兩季註冊率都不到兩成。

另根據教育部最新資料,9月即將開學的新型專班秋季班,總共覈定52校、168班、招收名額2597人,最終僅31校、61班、513名學生錄取,錄取率僅2成,預計11月底纔會確認註冊人數。

教育部說明,經過招生基地及各校積極進行海外招生,新南向學生報名踊躍,但經過各校與企業共同面試後,仍有50%以上學生因爲企業選才慎重,未獲獎學金審查推薦資格。

大學問網站執行長魏佳卉分析,境外生人數今年更創下新高,主要是技職科大的產學專班帶動,包括政府推動新型專班,越南更成爲留臺第一大國,有機會填補臺灣少子化導致生源不足問題。而新型專班一開始招生狀況雖不太理想,但這是可以預期,包括華語的語言門檻問題,這需要時間調整。

魏佳卉指出,「117大限」即將到來,未來3年,臺灣高教將面臨招生谷底,在8年後,整體生源恐怕難再回升,這段時間剛好是大學轉型的黃金期,趁機調整體質,包括增加國際師資與國際生,未來讓國際生佔比提高到20至30%,同時推動國際教育法立法,才能面對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