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俄中友好協會第一副主席分享與中國淵源:“從兒時起,中國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來源:環球時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14日文章,原題:俄中友協副主席:中國從我小時候就進入了我的生活 今年2月13日,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庫利科娃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此前,中國給她頒發一枚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國家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俄羅斯聯邦也授予她一枚友誼勳章。

在慶祝90壽辰紀念日之際,加林娜·庫利科娃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分享了她如何將自己的一生與中國聯繫在一起、她最喜歡中國的什麼,以及她如何看待俄中關係的未來。

“從童年時代起,中國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庫利科娃說:“可以說,中國從我兒時起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當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勝利時(1949年),我還是一名七年級學生。蘇聯各界熱烈討論這次勝利,並播放了蘇聯記者拍攝的有關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影片,我們這些小學生被組織去看。所有這一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我在莫斯科市中心尼基茨基門附近的125學校學習,而且我們的外語是法語,但十年級的時候,我在學校和家裡都說我想學習中文。”

庫利科娃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學習期間,曾參加莫斯科青年學生藝術節,並有機會與北京一家劇院和廣東省一家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合作。藝術節結束後,獲得金獎的中國藝術家們獲得了前往俄羅斯東部地區進行爲期三個月旅行的機會。在這次旅行中,她有幸與中國參賽者在一起度過難忘的時光。

自1960年以來,庫利科娃的生活和工作一直與對華友好活動緊密相連。“我很高興命運給了我這樣的禮物——研究一個我非常感興趣的國家。我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都很着迷,也因此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

首次中國之行,與老朋友重逢。庫利科娃回憶起第一次去中國,是一次與老朋友的重逢。“1957年,當我和一羣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的學生來到北京實習時,我在莫斯科藝術節上認識的中國歌舞團的男孩和女孩們拿着鮮花來迎接我們。我在北京待了6個月,和這羣老朋友聊了很多,我經常去劇院找他們,大家一起去公園散步。我甚至參加了一對中國夫婦的婚禮。那時我才明白,俄中兩國的年輕人可以通過深厚的友誼和相互理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庫利科娃補充說,早在1957年她就對這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生活條件艱苦,但中國人依然充滿激情,想要建設自己的國家,他們渴望爲祖國奉獻一切。

庫利科娃最喜愛的一些中國地方。在中國工作多年,庫利科娃到過很多省市。“我有很多喜歡的地方,很難說哪一個最喜歡。北京有很多文化古蹟,廣東有繁榮的粵港澳大灣區,貴州的自然風光秀麗,西安的兵馬俑雄偉壯麗……我第一次去上海是在1958年。當時中國的帆船在黃浦江上航行,今天浦東的所在地,當時還是一片稻田和小屋。”

庫利科娃最近一次去中國是去年10月。“我應邀出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來自90多個國家的300多位嘉賓參加了此次慶祝活動。那次去中國所見到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我相信,中國的計劃都將會實現。”

中國“友誼勳章”。庫利科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的獲得者,她也成爲繼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後第二位獲得此勳章的俄羅斯人‌。“最開始知道獲獎,首先是無法言說的感謝和深深的驕傲,緊隨其後則是沉甸甸的責任感。”

庫利科娃一直認爲,這個獎項並不屬於她一個人,而是屬於那些成千上萬爲加強俄中雙邊關係已經並將繼續投入身心、智慧和經驗的人。“我只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只要我的心臟還在跳動,就會和同事們一起做這件我喜歡的事情。”

俄中關係前景廣闊。庫利科娃說,雖然兩國的關係經歷過起伏,“但我相信俄中關係具有遠大前景,因爲兩國都在爲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努力”。庫利科娃認爲,當下出現的交通、金融、過境等問題是因爲雙邊關係快速發展,而俄中之間的金融機制和物流鏈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她相信,這些問題只是暫時的。“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進入新時代,前景十分光明。這種關係得到了兩國人民的支持。在當今動盪的世界,任何人都無法摧毀我們之間的全面聯繫與交往。這些聯繫是爲了我們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平與安全的事業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