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變矮4公分、頭無法貼壁 竟是骨質疏鬆找上門

8旬翁變矮4公分、頭無法貼壁,竟是骨質疏鬆找上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88歲的羅爺爺住在榮民之家,身體硬朗的他卻在一年前某天散步腿軟不慎跌坐在地,之後大腿疼痛,X光呈現骨骼密度降低及髖關節股骨頸骨折,接受手術後長期臥牀,行動受限,無法完全恢復。另一名榮民之家82歲的張奶奶,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接受治療逾30年,10多年前出現頻繁下背痛且駝背嚴重,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呈現骨質疏鬆及脊椎壓迫性骨折,接受長期骨鬆藥物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持續復健運動後,近半年背痛完全改善已不需服用止痛藥。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曾能祥解釋,骨質疏鬆被稱爲「沉默的殺手」,可能不會有症狀,要到骨折後才知道自己身患這一疾病。(北榮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縣傳真)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曾能祥解釋,骨質疏鬆被稱爲「沉默的殺手」,可能不會有症狀。要到骨折後才知道自己身患這一疾病。一旦出現身高變矮超過4公分以上,駝背、靠牆壁站時頭貼不到牆壁,或是持續無法緩解的下背痛等「駝、矮、痛」3大症狀,可能已經有骨頭壓得塌掉了(脊椎壓迫性骨折)。

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65歲以上民衆的骨質密度,至少有1個部位量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爲14.1%,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女性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女性約有三分之一及男性約五分之一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

曾能祥表示,許多男性常自認身體硬朗,對骨鬆的警覺心遠低於女性,導致男性因骨鬆骨折的嚴重程度遠高於女性,特別是髖關節骨折後1年的死亡率,男性高於女性(男性約3成、女性2成死亡率)。與正常人比較下,近端股骨骨折於女性增加2.18倍,男性則增加高達3.17倍;脊椎骨折5年內女性死亡增加爲1.66倍,而男性增加2.38倍。

曾能祥建議早期骨鬆篩檢早期治療,纔能有效預防骨折的發生。骨折除了需要手術,還需要長時間休養,適當的治療骨質疏鬆,可以減少骨折的機會,進而減少後續人力或經濟上的負擔。骨鬆不是女性專屬,建議超過65歲的男性,過瘦、沒運動、曾有抽菸飲酒習慣,應定期做骨密度篩檢。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