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卑南族織女孫菊花獲封「人間國寶」 織布技藝傳承不斷線

臺東縣卑南族傳統織布重要推手孫菊花(右)獲文化部認定爲「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由文化部長李遠(左)授證。(蔡旻妤攝)

臺東縣卑南族傳統織布重要推手、88歲的Sunay Paelabang孫菊花老師,因長年投入織布技藝傳承與文化保存,獲文化部認定爲「重要傳統工藝-卑南族傳統織布保存者,榮膺「人間國寶」殊榮。

頒證典禮在臺東下賓朗部落舉行,文化部長李遠今(12)日親臨頒授,臺東縣長饒慶鈴亦出席祝賀,贊其爲「臺東之光」,立法委員陳瑩、莊瑞雄、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臺東縣議長吳秀華均出席觀禮,現場並展出孫菊花織布作品展,呈現卑南族傳統紋樣與工藝美學。

臺東縣卑南族傳統織布重要推手孫菊花。(蔡旻妤攝)

臺東縣卑南族傳統織布重要推手孫菊花作品。(蔡旻妤攝)

孫菊花出身織布世家,自61歲起正式向南王部落耆老高春月拜師學藝,熟練高織機與地織機操作,能以卑南族語講解織具構造與圖紋意涵。她說「我們家是織布的,我的姨婆、阿姨後來就沒再織,以前男生的長褲、無袖上衣都是用織的,不是刺繡的」

爲了讓失傳的工藝重生,她不僅復原技法,更親自繪製織布組織圖,「卑南族的織布沒有文字,我就想辦法把圖做起來,現在有文字、有圖案了,學起來、教起來都容易多了」

如今88歲的孫菊花仍持續創作與授課,笑說自己「還要努力傳下去」,她強調,唯有讓年輕人願意學、願意用,文化纔不會斷層,「要不然消失的話,我這幾年的功夫都白做了」她也改良織布工具,讓使用更輕便、效率更高,不要那麼累,年輕人更願意接手。

李遠指出,卑南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中人口較少的一支,約1萬多人,佔整體原住民人口比例約2.6%,但在文化藝術領域卻展現出驚人的能量,能在時代變遷中持續保存傳統文化,無論是音樂、文學或織布工藝,都展現出強烈的民族意識與文化自信,令人深受感動。

饒慶鈴表示,繼2021年太麻里排灣族刺繡工藝保存者陳利友妹後,臺東再添1位「人間國寶」,不僅是地方的榮耀,更象徵原住民族女性工藝者的文化力量。縣府未來將整合部落、族語與工藝師資源,推動文化資產活化與跨世代傳習。

文化部自2009年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重要傳統工藝並認定保存者,今年新增「卑南族傳統織布」項目,如今共有22項30位保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