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失業率 25年同月最低

7月失業率升至3.40%,不過,與歷年同月相比,依舊創下近25年同月最低,美國對等關稅對就業的衝擊尚不明顯。圖/本報資料照片

四小龍及日本「季調失業率」

主計總處今(22)日公佈7月失業統計指出,由於畢業生持續投入尋職行列,7月失業率升至3.40%,不過,與歷年同月相比,依舊創下近25年同月最低,美國對等關稅對就業的衝擊尚不明顯,就業情勢仍屬穩定。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7月失業率升至3.40%,連續第二個月上升,這是因爲應屆畢業生與暑期工讀生陸續投入尋職行列所致,不代表就業市場出現什麼變化。與歷年同月比較,仍是民國90年以來最低,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3.33%,比6月還低一點。

至於美國對等關稅是否影響7月就業市場?譚文玲指出,對企業而言,在不景氣的時候會先降低工時,而不是裁員,再者對等關稅8月才實施,對7月的影響有限,以勞動部的無薪假(減班休息)實施人數觀察,7月底也只比6月底增500多人,幅度不大。

依主計總處調查,「工時不足就業者」已升至11萬7千人,比前一個月增6千人,並創近五個月最高,這是否代表對等關稅的衝擊已經浮現?譚文玲認爲,這未必和對等關稅有關,但這項指標是日後觀察的重點,總的來說,7月就業市場仍屬穩定。

7月具大學學歷者失業率4.50%,研究所學歷者2.92%,都高於專科學歷者2.48%,「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依然存在。

至於各界關心的青年失業率(15~24歲),今年1~7月平均11.1%,比去年同期略降,但遠高於其他年齡層,主因年輕人走出校園不久,仍在工作磨合期,青年失業率偏高,各國皆然。

主計總處也公佈各國季調後的失業率,7月臺灣3.33%、香港3.7%、韓國2.5%、6月日本2.5%、新加坡2.9%。四小龍及日本,臺灣失業率只低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