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國房地產回暖,新建住宅價格持續上漲,融資創高。
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7月單月,房地產行業債券融資總額爲713.9億元,同比增長90.3%。其中,信用債融資規模456.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4.8%,佔比64%。7月債券融資平均利率爲2.54%,債券融資平均利率同環比均下降。同時,7月份,全國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爲1687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18%,同比上漲2.64%;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爲13585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77%,同比下跌7.32%。
“冰火兩重天、毒龍金剛轉”!房地產未來總的特點就是這句話,簡單解釋下,冰火說的是新房漲價,核心地區大漲價,二手房降價,邊緣地區大降價!毒龍是說爲穩定房地產,後續預計進一步放寬融資,在土儲、債券、保交付專項資金上繼續發力,並持續降低槓桿成本!金剛鑽就是爲保持債務的可持續,後續預計會有可能對一定時期的二手房收房產稅,對新房給補貼!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預測而已,未來還是要看宏觀政策的一攬子調節工具!
我簡單和大家說下分析吧:
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環比上漲 0.18%,但分化顯著,簡單而言,區域豪宅當道拉昇平均數據,全國一線核心城市拉昇平均數據!
比如,一線城市高端項目(如上海中海・雲邸玖章、廣州保利天奕)均價超 10 萬元 /㎡,拉動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 0.36%;而三四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跌 0.19%,連雲港、阜陽等城市跌幅超 0.5%。這種特點,在二手房市場例最爲明顯,呈現全面承壓特徵,典型的先看前,不管後,百城均價環比下跌 0.77%,淮安、鹽城等城市跌幅超 1.5%,反映出存量房 “以價換量” 的持續性壓力。
而債券融資同比激增 90.3% 至 713.9 億元,信用債佔比 64% 且利率降至 2.54%,顯示金融機構對房企信用認可度提升,簡單而言,金融機構資產荒,放眼看去,又有抵押、又有政策、又不在乎利率的還是隻有房地產!
當然,這一現象也與房企債務重組進展密切相關:融創、旭輝等頭部房企境外債重組完成,境內債通過削債方案緩解流動性壓力,帶動民營房企融資規模同比增長 104.8%。此外,ABS 融資佔比提升至 61.3%,越秀商業物業 ABS 等創新產品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物業正成爲地產的提款機,在當下物業包乾制模式下,此舉恐直接帶來居民社區服務品質的下降(物業沒錢了)。
最後,就是供需結構深度調整,高端改善型需求主導新房市場,120㎡以上戶型成交佔比升至 30%,北京、上海等城市高端項目去化率超 80%。與之相對,二手房掛牌量升至 198.2 萬套,去化週期延長至 16.8 個月,剛需房源議價空間普遍擴大 5%-10%。現房銷售佔比提升至 35.6%,反映購房者對期房交付風險的規避心理。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 “好城市 + 好房子” 戰略,推動優質地塊供應向核心城市傾斜。深圳將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升至 231 萬元,杭州餘杭區發放 5 萬元購房補貼,都是這一政策的反應,其直接刺激了改善型需求釋放,而專項債收儲閒置土地 2900 萬平方米,貨幣化安置比例提升至 40%,也形成約 1.2 萬億元購房需求。
此外,房企融資 “白名單” 擴圍至 1500 萬套在建項目,帶動開發貸餘額同比增長 12%。民營房企信用債發行規模創年內新高,新城控股、濱江集團等企業通過 “高溢價拿地 + 債券融資” 組合拳重塑市場信心,融資成本下降使房企利息支出減少約 15%,現金流壓力邊際緩解。
再次背景下,核心城市高端市場呈現 “量價齊升”:上海上半年 25 個高端項目開盤即罄,融創上海壹號院以 18.9 萬元 /㎡單價刷新紀錄。同時,房企通過產品升級(如綠色建築、智能家居)實現了服務溢價,杭州招商蛇口杭序府等項目溢價率超 15%。這種 “品質替代” 策略在分化市場中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三、復甦基礎的脆弱與風險
當下,我國三四線城市庫存去化週期達 22 個月,較核心城市高 10 個月,部分城市出現 “新房降價 - 二手房拋售” 的負向循環。
並且土地市場冷熱不均:TOP20 城市宅地出讓金佔比 66%,而三四線城市流拍率升至 35%。這種分化可能導致資源進一步向核心城市集中,加劇中小房企生存壓力,並呈現出典型的"日本房地產特徵“!
而融資可持續性也存疑,因爲其7 月債券融資中 60% 用於償還到期債務,新增投資佔比不足 30%。部分房企通過 “借新還舊” 維持流動性,但銷售回款率僅 58%,低於 2021 年的 75%。若下半年銷售不及預期(惠譽預測全年銷售面積降 5%),可能引發新的債務風險。
同時,美國 8 月實施的 “對等關稅”,預計使出口企業利潤可能下降 3%-5%,這會間接抑制居民購房能力。同時,當下的政策邊際效應呈現遞減,上半年大發力後,已出臺的 420 餘項地方優化措施中,約 30% 效果未達預期,如部分城市購房補貼申領率不足 20%。此外,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跌削弱居民財富效應,可能進一步抑制改善型需求釋放。
不過,核心城市在政策支持下,下半年新房銷售或保持 5%-8% 的溫和增長,但三四線城市降幅可能擴大至 10%。房地產債券融資規模預計維持每月 600 億 - 800 億元!
總體而言,房地產已經從“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漸漸轉變爲“房子是住的,所以要住更好的”!當然,這是對有能力的人說的!
汪文灝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