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人領不到均薪 臺灣真的有錢嗎?統計數據掩藏的低薪困境

去年受僱人數845萬人裡,有高達69.2%的人領不到「平均月薪」4.6萬元。資料照片

主計處統計指出,去年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4.6萬元,年成長2.77%,經物價平減後的「實質月薪」年增率也達0.58%,終止過去三年的負成長。至於加上績效獎金、加班費、年終獎金後的平均每月「總薪資」也達6.1萬元,經物價平減後的「實質總薪資」年增率2.16%,創近六年最高。

雖然薪資數據顯示不錯成長,但這都是平均數,事實上多數人的薪水沒有那麼多,依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受僱人數845萬人裡,有高達69.2%的人領不到「平均月薪」4.6萬元,這個比率也創有統計以來最高。主計總處官員表示,由於「平均月薪」受到極端高薪族羣持續推升,領不到平均月薪的人數因此愈來愈多。

另外,主計總處也公佈去年經常薪資十等分位的分配統計,第九分位數(贏90%,相對高薪者)7.69萬元,第一分位數(只贏10%,相對低薪者)2.74萬元,第九分位是第一分位的2.80倍,官員表示:「這個差距是近五年最低,薪資差距略呈縮小。」

兩份統計數據,卻呈現看似矛盾的結果,對此,工商時報副總主筆於國欽直言,目前的十等分位統計無法呈現真實的貧富差距情況。目前主計處採用的是十等分位的「組分界點」,取第九個分界點(D9)與第一個分界點(D1)的薪資來做對比,看似合理,其實問題很大。

「D9是指他的薪資領先了90%的人,聽起來好像領先90%很多,事實上D9應該就是個中產階級而已,稱不上高薪,因爲真正的高薪是在第十等分位」,因此若拿D9與D1相比,只是拿一箇中產階級跟一個薪資比較低的人比,比出來得到2.8倍,並沒有什麼意義,但卻會讓大家誤以爲臺灣的薪資差距不那麼大。

臺灣真的變有錢了嗎?也許數據沒有說謊,但它只說出了一部分的真相。於國欽認爲,要處理低薪問題,除了產業升級、法規鬆綁等,更重要的是要讓政府「看見問題」,如果統計數據一再顯示所得差距縮小、薪資結構日益平均,決策者自然不會覺得這是一個需要被積極處理的議題。

他坦言,統計部門應秉持統計獨立性,大膽發佈他們認爲對的統計,讓數據能夠反映問題,而不是掩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