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老人睡不好…睡眠品質影響大腦修復力 長庚找出腦淋巴系統排毒機制
林口長庚醫院醫學教育委員會副主席、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方基存(中)表示,睡眠受到干擾,清除功能便會下降。臺北長庚副院長羅良明(右)、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部副主任杜振豐(左)。記者廖靜清/攝影
睡眠不足會直接表現出疲倦或易怒,若長期睡不好,恐致巴金森、失智症,甚至心血管疾病以及憂鬱、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據統計,有40至70%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揭開高齡長者睡眠品質對腦淋巴系統功能、大腦連結及記憶力的影響,這套系統宛如「大腦污水處理廠」。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及老年精神科主任李淑花表示,高齡長者大多有慢性睡眠問題,除了老化因素,還包括多重共病、心理壓力、疾病用藥。有些長者雖然沒有明顯的嗜睡、打鼾等症狀,但也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不自覺,這些都需要透過多種檢查來評估和診斷,針對病因進行處置。
李淑花指出,「腦淋巴系統」負責中樞神經的下水道清運功能,如果大腦廢物的清除過程受到阻礙,就會累積蛋白質廢物,沉澱在腦神經細胞周圍,進而導致神經退化疾病。大腦清運廢棄物的關鍵時刻,就在深度睡眠期間,所以好的睡眠品質至關重要。
林口長庚醫院醫學教育委員會副主席、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方基存表示,高齡長者普遍有慢性睡眠問題,失眠已被證實與失智症、憂鬱症、自殺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隨着年齡增長,許多人愈來愈難一覺到天亮,睡眠品質不佳易導致類澱粉蛋白無法排除,恐加速認知功能退化。
方基存說,長庚團隊進行腦淋巴系統研究,共納入72位年齡從66歲至88歲的健康高齡長者,進行磁振造影(MRI)、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問卷調查,並與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合作,採用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技術(DTI-ALPS),量化腦淋巴系統的代謝清除功能,並分析其影響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主觀睡眠品質愈差者,其血管周圍空間擴散張量影像分析指數愈低,顯示腦淋巴系統清除功能下降,且記憶功能愈差。另外,在睡眠品質良好的高齡長者中,其大腦核心區域的「結構」與「功能」連結之間能夠合作順暢;而在睡不好的高齡長者中,則觀察不到大腦區域間的合作。
長庚團隊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4年10月國際頂尖精神醫學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可望提供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下認知健康預防的新思考方向,作爲未來健康老化政策與介入策略的參考依據,有機會及早或預防治療失智症、巴金森等疾病。
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部副主任杜振豐表示,大腦中的腦淋巴系統有一套獨特的清掃機制,被喻爲「腦內清道夫」,清除代謝廢物出去。關於腦淋巴系統,近幾年興起各種研究,有機會發展新的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治療多種神經退化疾病。
長庚健康老化研究團隊揭開高齡長者睡眠品質對腦淋巴系統功能、大腦連結及記憶力的影響 。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