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國致電特朗普求饒,中國徵稅84%奉陪!我們的底氣到底是什麼?
中美關稅戰上演"對等加碼" ,中國反擊精準擊中特朗普軟肋!我們就是要告訴美國:中國有能力、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據央視新聞報道,北京時間4月10日正午12時01分,中國海關係統準時啓動新稅率參數。隨着指令發出,來自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關稅稅率從34%躍升至84%,精準對應美國前一日實施的50%關稅增幅。
這場被稱爲"世紀關稅博弈"的較量,在太平洋兩岸同步進入新回合。至此,美國對華徵稅104%,中國對美徵稅84%。
但特朗普今天又表態稱,因爲中國展現出了“奉陪到底”的決心,因此要繼續對中國加稅至12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的批評一針見血:"這不是戰略,而是自殘式表演。"
這場交鋒的導火索可以追溯到4月8日。
當天白宮發佈聲明,要求中國在24小時內撤回現有反制措施,甚至希望北京主動給白宮打去談判電話,否則將在原有關稅基礎上再追加50%稅率,並永久關閉談判渠道。
但特朗普顯然低估了中方的決心——當美國東部時間9日零點鐘聲敲響,等來的不是中國的妥協,而是北京方面發佈的白皮書和更強力的反制預案。
"這不是簡單的數字對抗,而是規則與霸凌的較量。"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用"錯上加錯"定義美方行爲,同時亮出在世貿組織起訴的最新法律行動。
數據顯示,中美兩國間貿易額在2024年已突破6800億美元大關,這場波及面如此之廣的關稅大戰,註定將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
值得玩味的是雙方策略的明顯差異。
特朗普政府延續了"極限施壓"的談判風格,其核心智囊納瓦羅被曝主導關稅決策,這位被稱爲"影子國務卿"的經濟學家,其"美國優先"理論在智庫圈備受爭議。
反觀中國,從34%到84%的稅率調整既保持了剋制,又實現了精準對等,這種"以規則對抗規則"的策略,在道義層面贏得了更多國際支持。
此外,中方還着重強調,要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把擴大內需作爲長期戰略!
目前,美國內部的裂痕正在加速顯現。
特斯拉CEO馬斯克公開批評特朗普顧問的關稅政策"愚蠢透頂",這位曾與特朗普共進晚餐的商界領袖坦言,加徵關稅直接導致上海超級工廠的零部件成本激增15%,但特朗普已然聽不進他的建議。
加州州長紐森更公開與白宮切割,宣佈該州企業可申請關稅豁免。就連共和黨內部也傳出反對聲浪,財政部長貝森特被曝多次建議總統重回談判桌,甚至他本人也有離職的傾向。
這場博弈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兩難困境:既要維繫"對華強硬"的策略,又要顧及國內商業集團利益。
數據顯示,僅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農業州就因中國反制措施損失超120億美元,中西部製造業重鎮的失業率攀升至6.8%。
更令白宮不安的是,中國持續擴大的"朋友圈"——包括歐盟、東盟在內的主要經濟體都未跟進美國關稅政策,反而加速推進與中國的自貿協定談判。
我們注意到一個關鍵細節:中方在聲明中特別強調"誠信守法的外國實體無需擔心"。這被解讀爲向跨國企業釋放穩定預期,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仍保持3.2%的正增長。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83%的在華美企表示不會考慮撤離中國市場。
這場關稅大戰的深層次影響正在顯現。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指出,雙方博弈已超越傳統貿易範疇,實質是國際經貿規則主導權的爭奪。中國選擇在世貿框架內應對挑戰,既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維護,也展現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智慧。
而美國執意推行的單邊主義,正使其陷入"失道寡助"的困境。
值得關注的是雙方的戰略定力差異。中國從2018年貿易戰初期就確立"持久戰"思維,通過供給側改革、擴大內需等舉措,將外貿依存度從64%降至2023年的34%。
反觀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突破37萬億美元,持續加息政策使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高盛最新報告預測,若關稅戰持續至2025年底,美國GDP增速可能被拉低1.2個百分點。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展現出令人驚訝的戰術靈活性。從適時發佈白皮書搶佔道義制高點,到在世貿組織發起法律訴訟;從保持特定商品關稅彈性空間,到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每一步都體現出"鬥而不破"的戰略智慧。
而特朗普政府過度依賴關稅工具,暴露出政策工具箱的單一性。
更震撼的是,反轉來了!
全球市場見證"特朗普過山車":關稅大棒急轉彎背後的資本遊戲
當全球投資者還在爲前一天暴跌的股市輾轉難眠時,白宮突然拋出的政策"急轉彎"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北京時間4月10日凌晨,特朗普在推特上連續拋出一顆重磅炸彈:宣佈對75個國家的差異化關稅暫緩90天,但保留10%基礎稅率,但是並沒有發佈這75個國家的名單。
美國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這75個國家不僅不對美國採取報復行動,還主動打來電話請求談判,希望美國高擡貴手。
這場"推特治國"的經典操作背後,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資本劇本。就在三天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信誓旦旦宣佈將對104個貿易伙伴加徵25%-50%不等的懲罰性關稅。
雖然75個國家獲得喘息機會,但鋼鋁和藥品關稅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高懸,仍然爲25%。
根據白宮文件,暫緩政策附帶三個條件:不得對美採取報復性措施、90天內完成貿易談判、接受10%基礎關稅。
更值得關注的是不在75國之中的例外名單——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仍需面對25%以上關稅,這四者恰好佔美國進口總額的48%。
其中,爲報復特朗普,歐盟已決定對美加徵25%關稅反制措施。加拿大也要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25%關稅,墨西哥也宣佈會出臺一項綜合方案應對美國關稅。
而中國目前對美加徵關稅,也是一天一變,狠招齊出,目前爲84%,是全球對美加稅最高的國家。
在這場全球矚目的博弈中,中國表現出驚人的戰略定力和“反美”決心!我們的底氣到底是什麼?
當白宮宣稱"75國致電求饒"時,商務部發言人用"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12字迴應。這種底氣源於實打實的準備——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8個月擴張,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保持23%年增速。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所言:"中國經濟的巨輪不是幾朵浪花就能掀翻的。"14億人口的市場潛力和團結努力、41個工業大類齊全的產業鏈、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這些實實在在的底氣,纔是中國敢於"奉陪到底"的真正底牌。
當特朗普在記者會說出"那些領導人求我別加稅,說什麼都願意做"時,他或許忘了,21世紀的世界經濟早已不是單極遊戲。
就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香會上的提醒:"沒有國家能永遠做莊家,牌局規則正在改寫。"
這場關稅鬧劇終將載入史冊,不僅因爲其戲劇性轉折,更因其揭示的深層變革:當舊秩序的維護者開始親手破壞規則,新時代的輪廓已在混亂中顯現。
當華盛頓的政治秀遭遇北京的務實應對,這場世紀博弈的結局或許早已註定。
此刻,國際社會的目光正聚焦太平洋兩岸。這場關乎21世紀經濟秩序走向的較量,終將證明:霸凌主義壓不垮理性力量,單邊思維敵不過多邊共識。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任何逆流而動的行爲,終將被時代洪流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