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反惡罷 一起寫歷史
(圖/本報系資料照)
7月26日即將到來,大罷免將於這一天投票,這是臺灣民主憲政史極其重要的關鍵,國人應該共同參與,一起寫下這一頁歷史,而非任由綠營或其支持者傾全力演出,造成歪斜的民主惡果。
罷免與選舉一樣,都是憲法賦予人民的基本公民權,國人本應以平常心看待,但這次綠營發動的大罷免,是無差別的全面性罷免,也是完全不具正當性的政治報復,故而被認爲是選後「冰的」(翻桌)不認帳,既缺乏願賭服輸的民主風度,更是破壞民主憲政的惡質行徑。
原則上,民選的公職人員,無論是地方政府首長或各級民意代表,如有違法犯紀之情事,經由司法究辦後一旦有罪便得解職,無需勞動人民罷免;若是行爲尚未構成犯罪,而有怠忽職守、未能順應民意,又或是忙於私務罔顧公共利益,乃至言行乖張、有礙公序良俗等,皆是有違選民之所託,人民自可發動罷免以免除其職務;但如若公職人員的表現,並非荒腔走板至令多數民衆嫌厭的程度,無論是公民團體或政黨發動所謂的大罷免,即是無謂之舉,徒然造成政治動亂及公共資源之浪費。
2020年6月6日的高雄市長罷免案,是國內近年最爲大衆熟知的案例,也是可供國人思考、討論罷免正當性的案例。
那次罷免案的主角是現任立法院長韓國瑜,當時他才就任市長一年半,結果竟然遭93萬9990位高雄市民罷免,同意罷免的票數比他當選時的89萬2千餘票還多了近5萬票,不但成爲高雄市第一位被罷免的市長,也創下臺灣第一位遭罷免的院轄市長的紀錄。
從投票結果看,當初投票支持韓國瑜當選市長的選民,顯然有不少在罷免時也投下贊成票,否則罷免票數不可能如此之多,其之所以如此,主因是韓才就任市長未久,在市政上尚無具體政績,竟然就急着去競選總統,大多數高雄人視其爲「吃碗內看碗外」,無法容忍他繼續擔任市長之職,所以紛紛投下罷免同意票,免除了他的市長職務。這個罷免案尚屬正當,儘管有人質疑罷免投、開票似有舞弊之嫌,但因當時韓是市長,高雄市選委會主委、總幹事乃至各區選務中心與各投開票所主事者,皆是高雄市政府所派任,即使罷免投開票真有舞弊情事,那也是極其少數,不足以影響全局,罷免案於是順利定案。
對照韓國瑜的高雄市長罷免案,再檢視這次綠營發動的全面大罷免藍委,顯然沒有任何正當性可言,這樣罔顧政治邏輯只有政治立場的仇恨性動員,若能大成功,那是代表臺灣民主教育的大失敗,因爲這不啻說明大多數的選民,不識民主真諦,其至是不知是非、不辨黑白。
7月26日就在眼前,以目前立院各黨席次看,如果藍委有8位被罷,藍白聯盟就無法在立院過半,韓國瑜的院長寶座也就可能不保,他會否在高雄市長未能做滿之後,立法院長也一樣做不到尾,就看這次大罷免是否真的大成功了。(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