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晚節不保!袁立不再隱瞞,張國立醜聞曝光,該慌的不止李紅

袁立最近的遭遇說起來又荒唐又諷刺,她是全國都認識的演員,卻在網上被封號,理由竟然是“內容和他人高度一致,無法證明賬號是本人”,假袁立太多,真袁立反而成了“高仿號”,連自己都證明不了自己。

但這事背後並不是突發的“烏龍”,而是一路從2017年延續下來的後果,導火索是那檔當年爭議很大的綜藝《演員的誕生》。

節目播完,袁立被剪得說話顛三倒四、舉動怪異,像在臺上 “發瘋”,網上全說她精神不穩,她立刻反駁,稱節目把後臺閒聊內容挪到臺上點評,純屬造假。

當時外界不信她,因爲“節目剪輯有問題”這類說法早就爛大街了,直到最近袁立才把內幕講清楚:她那場表演有劇本,章子怡提問、她如何迴應,全是事先安排好的,就是爲了製造爭議和話題。

她還說當時搭檔張國立也清楚這些事,卻沒攔着反而全程配合,袁立懷疑他是拿了節目組幾千萬酬勞,寧可讓她被 “祭天” 也要保住工作,她成了被犧牲的那個。

在觀衆眼裡張國立臺上一口一個“小月”地叫她,看起來像在幫她緩解局面,但事實上這種“和事佬”的角色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推波助瀾,他什麼都沒說,就是默認了她被當成“瘋女人”推向網絡風口浪尖。

這個標籤一旦貼上後果是長期的,比如2018年她和前男友因爲狗起爭執,男方說狗是他買的,袁立說感情在自己這邊,直接把狗帶走還發了照片。

本來是情感糾紛,但外界馬上把這事和“精神不正常”聯繫到一起,說她極端、不講理,哪怕她只是想爭一隻自己養熟的狗也被當成“瘋了”的又一證據。

從那以後袁立的所有行爲都逃不出“有病”的質疑,不管她做什麼都會被輿論套上舊標籤,今天賬號被封的荒唐理由,不過是這場連鎖反應的最新一環。

這個標籤的影響力在最近 “袁立文學” 事件裡到了頂點,社交平臺上突然出現很多假託她名字的帖子,語氣衝、話又刻薄,一個勁批評閆妮、李紅等不少女明星。

這些內容雖然是假的,但風格卻非常“像袁立”,像極了大家腦海裡那個“愛懟人、脾氣大、說話不過腦”的袁立。

於是很多人根本沒去分辨真假,就直接相信了這些內容是她寫的,因爲在公衆眼裡這“太符合她人設”了,袁立出來澄清,說這些話一個字都不是她寫的,還表示要走法律程序。

但等她真的想追責時才發現,輿論早就不管真相了,大家信的不是她這個人,而是被剪輯、被定型之後的“標籤袁立”。

面對這局面,嘴上說沒用,闢謠沒用,講道理也沒用,袁立沒有繼續拉鋸,而是轉身走人,乾脆另起爐竈,她投身公益成立了“上海袁立公益基金會”,專門幫塵肺病農民,一個最底層、最被忽視的羣體。

她不是搞幾次捐款就了事,而是親自下鄉實打實地幹活,網友曝光的照片裡她不化妝、不打扮,穿着最普通的衣服坐在農民家的炕頭上,認真聽他們講病情、生活。

那種樣子不像故意作秀,更像是真把自己當成其中一員,這樣真實的她和節目裡那個 “瘋瘋癲癲” 的形象比起來,差別實在太大了。

她不是在喊口號,不是靠炒作洗白,而是一步一步、用行動重新塑造自己,用事實反擊那個被強加的“瘋女人”標籤。

而當我們把鏡頭拉回她曾經的老搭檔張國立,就更能看清這背後的一切是怎麼運作的,張國立在公衆面前是“老藝術家”,有文化有修養有擔當,但他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選擇和這個形象差得很遠。

先看家庭,他的兒子張默一路惹禍,從打架鬥毆到吸毒被抓,不止一次讓父親出面“擦屁股”。

而張國立早年娶了鄧婕後,還定下“不生孩子”的協議,讓鄧婕終身沒有做母親的機會,這些問題不是誰來評判誰錯,而是能看出他在家庭責任上的選擇偏向了自我。

再看事業,他在節目中明知袁立被設計陷害,卻沒有幫一句話;而他參與代言的“衆安保險”靠“首月1元”的廣告吸引人,但之後保費暴漲、退保困難,被央視315晚會點名,坑了很多相信他的人。

他靠“好人形象”賺錢,卻對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後果閉口不談。

生活層面張國立住在北京一棟價值上億的豪宅裡,裝修奢華、還有私人花園,而袁立則投身公益經常出現在塵肺病人家裡,素顏、樸素、親力親爲。

這兩個人原本是老搭檔,現在卻在價值選擇上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袁立用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娛樂圈並不只是表演藝術那麼簡單,它是一個被資本操控的利益機器。

而張國立就像是這個系統裡遊刃有餘的“聰明人”,他們沒有直接害你,但他們的沉默就是體系能一直運轉下去的關鍵。

如今“瘋女人”的標籤反咬了袁立自己,而張國立過去那套“人設保命術”也開始崩了,她不是在爲自己辯解,而是在打破這個體系的劇本。

她能不能徹底翻盤已經不是重點了,重要的是,她讓大家重新去想:我們每天看到的所謂“真相”,到底有幾分是真的,又有幾分是被剪輯、包裝和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