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水塔造就「土庫醫生1條街」美名 土庫鎮老水塔去留引關切

雲林縣土庫鎮中山路一座70年的老水塔,承載着土庫用水的歷史記憶,對水塔去留公所現勘,文史人士期待能保留。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土庫鎮中正路一座高約30公尺大水塔,是在地人共同記憶,文史工作者調查水塔建於1956年,是地方用水走向現代化的象徵,雖已停用多年,是否具有文史價值保留,鎮公所日前接獲自來水公司詢問是否保留租用活化,鎮長陳特凱表示,將廣納各方建言,再決定水塔去留。

土庫鎮中正路的老水塔已有約70年曆史,鑑於近年來政府重視老建築文資維護,且文資法規定50年以上建物拆除需依法報準,臺水公司第5區管理處副處長蕭博元表示,水公司爲尊重地方意見,發文給土庫鎮公所徵詢是否有意保留,以作爲未來處理參考。

地方文史人士謝暉宏指出,土庫鎮因地下水層淺,從日治時期包括北港、虎尾、斗六等鎮都早有自來水,唯有土庫尚還使用地下水,當年因鄰近的元長鄉曾出現烏腳病,地方憂心,才透過當時的省議員林王紫燕向省府爭取,最後省府和地方各出一半經費共168萬元,再由當年的老鎮長林庭訓捐出約4分地,好不容才興建水塔,讓土庫人有自來水可吃,可說是土庫用水步入現代化的象徵,別具歷史義意義。

謝暉宏指出,自從水塔建造後,利用連通管原理把自來水送至家戶,讓市區約3千多戶有乾淨安全的自來水使用,據他的調查,日治時代到民國,土庫中山路出了約70位醫師,由於診所及醫院須使用乾淨水源,自來水塔的建立,也促成了中山路「土庫醫生一條街」的美稱,所以在水塔結構安全無虞下,希望能保留供後代「飲水思源」。

經實勘後,土庫鎮長陳特凱表示,將再彙整各方意見後進一步評估再作決定。

雲林縣土庫鎮中山路一座70年的老水塔,承載着土庫用水的歷史記憶,對水塔去留公所現勘,文史人士期待能保留。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