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預言逼近!9天逾555震日憂「吐噶喇法則」大地震將至 專家如此解讀
隨着日本近期地震活動頻繁,「吐噶喇法則」這一都市傳說再度在社羣平臺掀起熱議。 示意圖/Ingimage
隨着日本近期地震活動頻繁,「吐噶喇法則」這一都市傳說再度在社羣平臺掀起熱議。值得關注的是,自6月21日以來,吐噶喇列島一帶已發生超過555次震度1以上的地震,引發民衆對潛在大地震的擔憂。
日本知名漫畫家龍樹諒曾在《我所看見的未來》書中預言,今年7月5日將有大地震、大海嘯等大災難。對此,作家張維中在臉書粉專指出,這個「末日預言」毫無科學根據,信不信由人,不過日本各地近期頻繁發生小地震,這是事實。
根據日本氣象廳稍早發佈的地震資訊,今(30)日上午8點26分,鹿兒島縣十島村再次發生地震,最大震度3,觀測地點爲惡石島。本次地震震源位於吐噶喇列島(トカラ列島)近海,震源深度20公里,規模爲芮氏4.1,所幸未引發海嘯。該區域自2021年以來即爲地震活躍帶,目前地震活動明顯活躍。
從21日開始至今,吐噶喇列島(靠近九州鹿兒島)在短短9天內已發生超過555次震度1以上地震,其中29日就出現23次,惡石島還出現震度4的中強震,社羣平臺上再度出現「吐噶喇法則」的討論。
「吐噶喇法則」指的是「吐噶喇列島地震頻繁後,日本其他地區將發生大地震」。此說法起源於2016年熊本地震與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皆發生在吐噶喇羣島出現異常地震活動之後,因而被部分網友視爲「前兆」。
然而,專家強調「此爲缺乏科學依據的都市傳說」。海洋火山學者指出,吐噶喇列島位於板塊交界帶,地震本就頻繁,而此次連日來的地震規模皆屬小型,並無證據顯示與其他區域的大地震有直接關聯;氣象廳也呼籲民衆切勿過度解讀或恐慌。
另一方面,北海道沿岸的千島海溝亦呈現高度地震活動跡象。自5月中旬至6月中旬,當地已發生6次震度4地震。根據最新海底GPS觀測,太平洋板塊正以每年約8公分的速度推擠北美板塊,顯示已進入高度蓄積應力階段。若持續下去,未來恐再現如17世紀所發生的巨大地震與海嘯。
張維中指出,日本氣象單位與地震專家再次呼籲民衆「勿輕信謠言」,面對日益頻繁的地震現象,應強化防災意識、備妥避難包,以因應地震頻發的異常氣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