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個新面孔,中央和國家機關2025年新聞發言人名單公佈
12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年招待會,併發布《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2025年新聞發言人名錄》。與去年公佈的2024年新聞發言人名錄對比,中央和國家機關發言人中,有68位“新面孔”。
其中,此次新公佈了全國政協辦公廳的2名新聞發言人。國務院部門裡,受到媒體、社會關注的生態環境部去年新聞發言人“空缺”,此次也公佈了新任發言人。另外,去年1月6日由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整合而成的國家消防救援局正式公佈2位新聞發言人。
全國人大法工委更新2名新聞發言人
《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2025年新聞發言人名錄》公佈了中共中央有關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新聞發言人名單和新聞發佈工作機構電話。
相較去年的名單,此次公佈的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聞發言人名單新增了全國政協辦公廳的2名新聞發言人,他們分別是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鬍衡廬和新聞局副局長趙海燕。
最新名錄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主任黃海華和立法規劃室主任王翔爲法工委新聞發言人。實際上,黃海華已於今年6月21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記者會上亮相。當天的記者會就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研究室主任黃海華主持的。據他介紹,他和立法規劃室主任王翔接任法工委發言人。
黃海華談到了法工委發言人機制。他說,爲了及時準確介紹、傳遞立法工作情況,迴應社會關切,法工委於2019年建立發言人機制,至今已有5年時間。“我和法工委的同事們願與大家一道,繼續緊密合作,共同努力,建好用好這個信息發佈平臺,講好中國憲法故事、立法故事、法治故事,見證、記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髮展完善,展現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新時代人大機關風采。”黃海華說。
除了全國人大法工委記者會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有一項更爲重要的新聞發佈機制,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佈會。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圍繞涉及經濟發展和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大事舉行新聞發佈會,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如9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佈會,圍繞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邀請人社部、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家衛健委和民政部等部門的五位部級領導幹部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11月8日,圍繞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批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又舉行了新聞發佈會,邀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和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許宏才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次公佈國家消防救援局新聞發言人
相較去年公佈的名錄,《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2025年新聞發言人名錄》新公佈了國家消防救援局新聞發言人名單。名錄顯示,國家消防救援局的新聞發言人爲政策法規司高級指揮長劉激揚和消防監督司一級指揮長孫毅軍。
去年1月6日,由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整合而成的國家消防救援局正式掛牌。今年5月份,在國家消防救援局掛牌後的首場新聞發佈會上,上述兩位新聞發言人也已亮相。
作爲新機構,新聞發言人也面對社會熱點,迴應社會關切。
今年5月,全國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正式組建,專班辦公室就設在國家消防救援局,統籌調度、紮實推進整治行動。在最近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消防救援局就介紹了最新的情況——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開展半年以來,火災起數下降、充電電價下降。同時,電動車以舊換新更加方便實惠。
在國務院部門中,去年生態環境部的發言人顯示“空缺”,此次也公佈了該部新聞發言人名單。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也來到了12月18日晚的國新辦新年招待會現場。在今年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2024年首場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裴曉菲作爲生態環境部新任宣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首次亮相。
談到任新聞發言人以來的體會,他說,之前政策部門起草政策,業內人士都看得懂,但真正想讓老百姓都能聽得懂,必須得進行一些“翻譯”,要說一些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所以每一場發佈會,他也會和參與發佈的同志溝通,爭取儘量使用口語化的語言。
記者還注意到,國務院一些部門的新聞發言人較去年有一些增加,不僅來自辦公廳或新聞宣傳部門,還增加了業務司室的負責人作爲部門的新聞發言人。
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增至4名,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副司長何詠前也擔任該部新聞發言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新聞發言人由2人增加至3人,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新擔任該局新聞發言人。
現場聲音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介紹領帶夾:這是我的寶貝
近年來,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年招待會也漸成常例。中外媒體界人士,中央和國家機關新聞發言人,部分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代表,智庫專家學者等參加招待會,就新聞發言人工作、各單位新聞發佈的特點互相交流。
在12月18日晚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年招待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和記者談到了2024年一年的工作,他說:“我們倡導的‘每個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已經更加深入人心。”
米鋒回憶2024年國家衛健委的新聞發佈工作,談到印象深刻的發佈會,他說,“讓我難忘的一次發佈會,是一位退休老師分享他的減肥經歷。當時關注度特別高,他講得也很接地氣,用自己實際生活中的感受給大家做了分享。”米鋒說,“我們的發佈臺不僅是發言人的發佈臺,也是讓羣衆分享知識、讓大家獲益的平臺。”
參加新年招待會的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今天不用發佈什麼重要信息,一臉輕鬆。記者們發現,吳謙的領帶上配了一枚別緻的領帶夾。他告訴記者,這枚領帶夾對他有着特殊含義。“這是我的寶貝。我來自中國陸軍的裝甲兵部隊,我是有裝甲兵情結的。”吳謙說,裝甲兵具有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特點。
“這枚領帶夾能夠讓我想起我的初心,讓我想起我是來自基層部隊,要爲基層部隊發好聲。所以每次參加重大活動,我都願意戴着這枚領帶夾。”吳謙說。
還有的新聞發言人結合自身的工作談了對信息發佈制度的理解。談到“第一時間發佈”,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申展利向記者表示,“第一時間發佈非常重要,要保障公衆的知情權。對政府部門來講,第一時間發佈也是我們的職責。第一時間發佈信息,可以讓公衆瞭解情況,和政府處置部門共同來面對這件事情,這是突發事件處置的重要組成部分。”申展利說。
據申展利介紹,應急管理部門形成了“明察暗訪+媒體曝光”工作機制。“每一次明察暗訪,我們都和記者一起去。就是希望媒體和我們一起發現隱患,並且曝光,產生警示作用。通過曝光,讓全社會對安全生產工作更加重視,推動解決問題。”
鏈接
國務院新聞辦2004年開始公佈新聞發言人名單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是1991年成立的,成立後的國新辦是我國政府新聞發佈的管理機構。公開信息顯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4年12月首次公佈新聞發言人名單。當年國新辦公佈了國務院62個部委的75名新聞發言人名單。
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83年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聯合發佈《關於實施〈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加強對外國記者工作的意見》,要求外交部和對外交往較多的國務院各部門建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發佈新聞。
1983年3月1日,新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齊懷遠被正式任命爲外交部發言人。外交部舉行了首次新聞發佈會。同年4月23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言人,正式宣佈中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新京報記者 吳爲 姜慧梓 張璐 展聖潔
編輯 張磊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