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華航擁漂亮成績單 新董座高星潢卻認「飛機不夠」…35年機師經歷如何運用
攝影 唐紹航
撰文‧曹悅華
華航去年繳出史上最佳成績單,營收突破兩千億元,還慷慨發出6.6個月年終。
但交機不斷延遲,讓華航陷入機隊不足的瓶頸,新任董事長高星潢要如何突破困境,再創榮景?
坐進新世代窄體客機A320neo模擬機,64歲的中華航空董事長高星潢熟練地操控着手中的油門。一如他擔任華航機師的歲月,總是安穩地將機上的客人,載到目的地。
從基層做起的他,今年3月,正式接下華航董事長一職。
華航在去年寫下開航65年最佳成績,營收突破203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2.38元,並在今年初發下史上最高年終6.6個月。
外界不免好奇,在華航最高峰時接下重任的高星潢,是否感受到沉重壓力?
「我要先讓華航穩下來。」高星潢接受本刊專訪時,一開口就展現出務實、嚴謹的飛行員性格。
1986年,剛退伍的高星潢被華航錄取爲空服員;並在兩年後考取第一期自訓機師,成爲當時華航最年輕機長。這一飛,就是35年。
處變不驚的決策判斷
危急時刻精準權衡利弊
從正機師做到總機師,飛行機種橫跨波音、空中巴士,甚至連當上華航總經理仍不願放棄他最愛的飛行,直到2023年才告別駕駛艙。
私下被同仁稱作「SOP控」的高星潢,更將他畢生累積的駕駛艙哲學,應用在華航的經營上。
「以前訓練都在建立『FORDEC』觀念,確保緊急狀況發生時,飛行員更有邏輯地思考。」高星潢說明,FORDEC分別代表Fact(考量現實)、Options(思考選擇)、Risks(評估風險)、Decision(做出決定)、Execution(貫徹實行)、Check(反覆確認)。
他舉20年前一趟飛行經驗爲例,當時他在桃園飛往香港的勤務上,發現液壓系統失效。
經過審慎評估後,高星潢決定返回桃園,儘管這個決定會導致航班延誤一小時,但因落地後華航能馬上派另一架飛機載運旅客,並把香港旅客接駁回臺灣,「算算這樣做能讓受影響的人數和時間降到最低,」他說明決策邏輯,同時強調,在執行過程中,還必須反覆確認是否有新情況發生。
在經營管理上,這套邏輯也能派上用場。他舉例,疫情期間,客運幾近停擺,航空公司只能靠送貨維持營收與獲利,不少航空公司紛紛拆掉客機座位,改成送貨機,以放大運能。
但高星潢認爲,座椅拆除載貨,光是重新取得適航證明動輒就要數月起跳,裝貨量也有限。反觀華航本來就有21架貨機優勢,加上客機機腹也能載貨,最後決定不效仿其他國家航空以客艙載貨。而是維持一般貨物以貨機運送,高單價貨品採用客機包機,以提升獲利。
一名曾與高星潢共事的華航機師透露,高星潢具備高度統整能力,總能在危急時刻精準權衡利弊。
然而,做再多的準備跟評估,難免還是會遇到亂流。疫情打亂了供應鏈,導致交機不斷延誤,加上美國關稅攪局,都將成爲高星潢帶領華航飛行的挑戰。
「最現實的情況就是飛機不夠!」高星潢自承,機隊數不足,是華航目前面臨最大的瓶頸。
結合米其林推機上餐
吸引年輕族羣創造話題
華航目前僅有84架客、貨機,長程線的機隊數僅有長榮一半。以兵家必爭的北美航網來說,華航每週班次約40班,長榮則近百班,無論是班次或航網,都難以和主要競爭對手並駕齊驅。像是洛杉磯航線每天應該要有3班,華航現在卻只有2個航班;華盛頓DC也因飛機不足,仍無法開航。
按照規畫,華航從今年起將陸續迎接24架波音787機隊,並逐步將老舊的空巴A320淘汰;A321neo全機隊28架則會在2027年全數交付。華航也在去年底啓動史上最大購機計劃,斥資4000億元引進10架空巴客機和14架波音客、貨機,預計2029年開始交機;扣掉逐步汰除的機種,屆時機隊最高峰會有近百架,纔有機會補足運能。高星潢不諱言:「現階段只能守成,不能躁進,佈局要先穩下來,沒辦法在航點或是航班密度上輕易突破。」
因此,高星潢將進攻戰線拉到2027年。但他深知,練兵期間不能坐以待斃。從2023年起,華航陸續找上米其林三星餐廳頤宮、連續七年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雙月食品社」製作機上餐,也和金色三麥旗下品牌BLAH BLAH Bar合作,推出多款機上調酒,成功在社羣媒體和年輕消費者間創造話題。
「華航現在處在陣痛期。」一名航空業高層認爲,華航靠貨運有驚無險度過疫情,現在要儘快壯大機隊規模,讓服務更加精緻。畢竟星宇已漸成氣候,長榮又持續領先,競爭只會愈來愈白熱化。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481期)
延伸閱讀》
2026(115年)行事曆搶先看!過年放幾天?寒暑假何時放?7個連假請假攻略必看,7天假能恢復?
新臺幣暴衝29元!該趁現在便宜買美金嗎?施升輝:投資外幣就看1關鍵,別低估「匯率風險」
颱風能放假,高溫爲何不行?最快年底送政院,那高溫津貼有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