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婦糞便篩檢揪早期大腸癌 達文西手術精準除瘤助重生

63歲婦糞便篩檢揪早期大腸癌,達文西手術精準除瘤助重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63歲的程女士陪同抽菸大半輩子的先生,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檢查時,順手在癌篩櫃檯領了1份糞便篩檢管帶回家。沒想到檢驗結果竟呈「陽性」。回診後,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賴以立建議她安排大腸鏡檢查,果然在乙狀結腸發現1處疑似早期癌症病竈,切片證實爲腺癌。經與家人討論,程女士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切除腫瘤,並透過自然孔順利取出檢體,術後恢復良好,出院後不需穿束腹帶,已重拾健康生活。

賴以立指出,大腸癌的成因複雜,可能與抽菸、飲食、基因或家族史有關,而大腸息肉也可能演變成癌症。現行的糞便潛血檢查能揪出高風險患者,讓醫師及早安排大腸鏡檢查,迅速診斷與治療。

傳統早期大腸癌治療多爲剖腹手術,如今已由微創腹腔鏡取代,但仍需較大的傷口取出檢體;自然孔手術則能減少傷口大小,對適合的病人相當有幫助。

賴以立主任提醒,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就能有較理想的結果。(院方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他進一步解釋,程女士的病理切片與基因檢測,以及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腫瘤仍屬局部,沒有遠端轉移,科學實證也不建議她進行免疫治療,因此最適合的第一線治療就是切除手術,以達到最佳根治率。

賴主任說明,根治手術採微創方式進行,透過幾個小孔切除腫瘤、腸段及淋巴組織,再將腸道重新吻合。可使用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健保給付手術費用,但部分耗材需自費。若患者條件合適,還能透過自然孔取出檢體,讓腹部最大的傷口僅約1公分,大幅減少術後不適。

他以比喻說明差異:腹腔鏡器械就像雙手各拿烤肉夾,能操作但不夠靈活;達文西機械手臂則像用手指靈巧運針,能更精準完成腸道吻合。

最後,賴以立主任提醒,大腸癌常由息肉演變而來。隨着年齡增加,風險也逐漸升高。衛福部已將公費糞便潛血檢查年齡從50歲下修至45歲,鼓勵民衆務必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降低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