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主席請客,秘書拼命給主席夾紅燒肉,夾到第三塊,主席怒了

1960年,國家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三年的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都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

毛主席愛民如子,他覺得自己身爲主席,必須與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

當時,主席的小女兒李訥在北京大學唸書,離家很遠,只能週末纔回來。

因爲主席嚴禁自己身邊人搞特殊,即使自己心愛的小女兒在郊外上學,也不準派人接送。

出於安全考慮,李訥只能半個月纔回一趟家。

1960年,是最困難的一年,李訥連續三個星期沒有回家,侍衛長李銀橋放心不下,偷偷派了尹荊山去了解情況。

不想,李訥扭扭捏捏,半天才說:“叔叔,有沒有吃的,我很餓。”

尹荊山回去後,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銀橋。

李銀橋得知後,眼淚啪啪地往下掉,李訥從小在他們身邊長大,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親。

雖然主席三令五申不許搞特殊,但是李銀橋心想:我就是送點餅乾,總是可以的吧,不然孩子太可憐了。

於是,李銀橋偷偷從家裡帶了一包餅乾,給李訥送去。

李訥看到餅乾時,眼睛都發亮,她四下看了看,沒有旁人,馬上塞了兩塊餅乾到嘴裡,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李銀橋看着,心裡直髮酸,他心疼地輕拍着李訥的背:“慢點吃,別噎着。想吃,下次叔叔還給你送。”

後來,送餅乾的事,被李訥母親得知,她直接告訴了主席。

主席十分生氣,把李銀橋叫到跟前:“我說了很多次,不能給孩子們送吃的,你爲何要偷偷給李訥送餅乾?搞特殊!”

李銀橋撇了撇嘴,不敢反駁。只能低下頭,盯着腳尖,小聲嘀咕:“別的家長也會給自己孩子送啊,我只不過是給了一包餅乾而已,還是自己家拿的。”

主席一聽,氣得直拍桌子:“她是別人家的孩子嗎?我的孩子,一塊餅乾也不行。要怪就怪她是我毛澤東的女兒!”

實際上,主席很疼愛李訥,閒暇時經常逗她笑,帶着孩子讀書識字,教給她做人的道理。

過了一段日子,李訥好不容易回了一趟家。一進門,看到桌上擺着四菜一湯,還有一盆饅頭,歡喜得不行。

她甚至都沒來得及跟父母打招呼,就直接開始往嘴裡塞饅頭,風捲殘雲地把桌上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

甚至還用菜湯,把盤子的油涮了涮,喝下去。

在場的所有大人,看着都難受,他們紅着眼眶,靜靜地看着李訥吃。

事後,有人嘗試着建議:“讓孩子每天回家吃飯吧,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主席難過地搖搖頭:“我的女兒,不能搞特殊。就像同學一樣,在食堂吃飯,有啥吃啥。”

到了1960年底,日子過得更艱難了。主席明確表示,要和全國人民一起,自己的飯桌上嚴禁出現雞肉和豬肉,只能有米飯、油鹽配青菜。

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要帶頭實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

機關幹部帶頭報定量糧食數,身材魁梧的主席,自報每月定量26斤、劉少奇最低,只報了18斤,周總理報了24斤,朱德也是26斤。

食堂的大師傅們眼看着領導人一天比一天消瘦,他們想方設法地增加營養。

每天都去找來可食用的植物,與糧食摻雜在一起蒸熟。

沿着中南海圍牆外有一排榆樹,師傅們就採來榆錢蒸饅頭。

主席看着榆錢饅頭,美滋滋地說:“這是個好東西,我們以前就是吃着野菜,打敗了敵人,現在,我們還是可以戰勝困難的。”

他們還在院子裡種植一些生長快速的野菜,和上玉米麪或者白麪,蒸熟了,口感也還不錯。

到了12月26日,是主席生日。

素來不喜慶生的主席,只是叫了秘書高智一起吃飯。

當天,正好有一位重要的客人到訪,於是主席破例,在餐桌上加了一盤紅燒肉。

席間,高智,給客人夾了一塊,給主席夾了一塊。

他偷偷看了主席一眼,主席很久沒有吃過肉了,連連誇師傅的紅燒肉做得好吃。

高智看着主席吃得這麼香,心裡樂開了花,然後又給客人夾了一塊,再往主席碗裡夾了一塊,主席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不想,當他起身夾第三塊肉的時候,主席怒了。

他“啪”地放下筷子,狠狠地瞪了高智一眼,說:“我吃飽了,你們慢慢吃。”

高智心裡委屈:都多久沒有嘗過肉味了,不就是想讓您多吃幾塊。

可是,看到主席的眼神,高智再也不敢給他夾紅燒肉了。

是的,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主席就這麼以身作則,將與人民同甘共苦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