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選黨主席與不辭黨主席

八二三罷免牽動國民黨主席改選,知情人士透露,不論罷免結果如何,臺中市長盧秀燕考慮不參選國民黨主席,她會「做好做滿」臺中市長直到明年底卸任;盧秀燕的理由很單純,就是「維持初衷、信守承諾」,她不會提前落跑。

做黨主席有提前落跑的問題嗎?自然沒有,市長可以兼任黨主席,黨政是可以合一的,不過,盧市長此舉除專心市政,也是不希望讓人對二○二八有過多聯想。上次立委選舉,臺中是藍白合成功示範區,在臺中選民印象中,盧秀燕就是媽媽市長,如果身兼黨內領導人,不止粉底液,綠營批評聲浪恐不會少。

反觀賴清德總統在七二六大罷免之後,百分之五十六點六民衆希望賴總統辭去黨主席、專心國政。呂前副總統也苦口婆心明確指出,賴清德總統應辭去民進黨主席,迴歸「全民總統」角色,避免一人兼政、內外失衡。

執政黨領袖兼任黨主席,在總統制及內閣制國家都不會是問題,但在半總統制的國家就容易出現問題。在半總統制底下,整體權力的開展及分佈,會因爲總統、行政院長以及立法院三個變因而導致不同風貌。在臺灣,行政院長與總統幾乎是同一政黨,立法院多數若與總統不同政黨,總統兼執政黨主席就顯得捉襟見肘,顧此失彼,現在即是如此。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當年對於馬英九總統身兼黨主席表示:「總統不應該身兼黨主席,造成權力分立的失衡。」而蔡英在二○一六年當上總統後身兼黨主席,也立刻遭到大家的抨擊。

在臺灣,總統不兼黨主席似乎就等於跛腳,一旦有了權力要卸下也難,畢竟很少會有人嫌權力多,權力就像「魔戒」,戴上就難摘下。以前的執政黨領導人黨政軍一把抓,就是這個道理。賴總統不如辭去黨主席,民調也許會高些。

這次盧秀燕市長考慮不參選黨主席,當然是不想再給民衆認爲國民黨政治人物總是「做一半」及「落跑」的印象,畢竟做國民黨主席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做個「被造王者」更能專心自己。

不管是不是別人臆測的「廣積糧,緩稱王」的因素,至少現階段在二○二八的角逐賽中,「媽媽市長」盧秀燕可能已經先得了一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