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零售業營業額 連2黑
民衆消費信心低迷,經濟部昨發佈五月零售業營業額連續兩個月衰退,六月恐續呈負成長,下半年民間消費難樂觀。記者林伯東/攝影
經濟部昨公佈五月經濟數據,工業和製造業生產指數拜拉貨潮之賜,雙創歷年單月新高,然而,關稅戰影響股匯市造成民衆消費意願降低,零售業營業額連續兩個月負成長,經濟部預測六月零售業營業額恐續呈負成長,下半年民間消費恐難樂觀。
此外,臺經院昨也發佈五月景氣動向調查結果,雖然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等產業需求穩健,但五月臺幣匯率大幅升值,且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未來走向仍不明朗,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持觀望態度,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持續下滑,其中製造業持續大跌四點七四點,連續四個月下跌,且降至二○二二年以來最低點;服務業及營建業雖跌幅明顯收斂,仍是連續五月走弱,顯示各行各業都處於不確定性的保守氛圍。
針對服務業對於未來半年景氣看法,臺經院指出,其中零售業受川普貿易政策反覆及國內房市低迷影響,民衆對非必需品消費趨於保守,加上民衆對物價上漲的預期仍在,零售業推動行銷活動愈發困難,需求預測不易,只能依賴特價促銷以維持客羣,因此有六成零售業者對未來半年的景氣展望持中性看法。
今年以來內需表現疲弱,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中央銀行應關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愈走愈低,期盼下半年在貨幣政策的調整應往降息的方向思考。
經濟部統計指出,五月批發業營業額一兆一四○九億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百分之五點八;零售業營業額三九四九億元,雖創歷年同月次高,但呈負成長;餐飲業營業額九百○二億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百分之六點五。
五月批發業及零售業營業額表現不如預期。經濟部統計處代理處長黃偉傑分析,因拉貨潮漸趨緩,批發業者反映廠商已動態調整存貨,加上五月臺幣升值百分之七,導致批發業營業額未如預期。其中,汽機車批發業年減百分之十六點八,建材批發業年減百分之七點六。
黃偉傑指出,因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最影響耐久財的消費,五月零售業營業額若不計列汽機車零售業,則仍呈年增百分之二點八。而汽機車零售業因部分車款逢新舊交替期,進口車到港數減少,加上基期較高,五月年減百分之十八,若排除春節因素,減幅創二○二一年七月以來最大減幅。
展望下半年零售業恐難樂觀。經濟部預估六月零售業營業額三八七六億至三九九七億元,預測負成長百分之三點四至負成長百分之○點四。黃偉傑表示,因經濟前景有各種變數,看起來「負成長機率高」,「但仍接近平盤」,或有機會再拚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