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童感染「食腦蟲」昏迷 一文看清感染途徑及發病成因
大陸5歲女童感染「食腦蟲」昏迷。(小紅書@就是這麼高興兒)
最近,有家長在小紅書發文求助,其5歲女兒去游泳及泡溫泉後感染「食腦蟲」。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紹,夏天在湖泊、溫泉、河道、戲水池潛水、跳水,鼻腔被溫暖的淡水猛衝,是最典型感染「食腦蟲」的途徑。在中國,感染食腦蟲屬於罕見事件,感染概率極低,但患者多見爲幼兒、青少年羣體。若食腦蟲一旦進腦,病死率非常高,發病後常在一週內迅速惡化。
據家長介紹,其帶5歲女兒於6月7日和6月14日遊泳和泡溫泉,6月22日,女兒出現頭痛低燒嘔吐的情況,6月23日入院後出現抽搐,隨後昏迷不醒,並轉入深切治療部(ICU);6月27日,女兒被檢測出被稱爲「食腦蟲」的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Naegleria fowleri),情況非常危急。
《澎湃新聞》報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食腦蟲」並非一條蟲,實際是單細胞小生物,學名叫自由生活阿米巴,其一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一旦衝入鼻腔,可沿着嗅神經鑽入大腦,引發急性阿米巴腦膜炎,進展飛快;其次爲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前者喜歡通過傷口或吸入塵土慢慢進入體內,後者常見於隱形眼鏡相關角膜炎,偶爾也攻擊大腦。
王新宇稱,在中國,感染食腦蟲屬於罕見事件,感染概率極低,但患者多見爲幼兒、青少年羣體。若食腦蟲一旦進腦,病死率非常高,發病後常在一週內迅速惡化。感染食腦蟲的早期症狀與普通腦膜炎近似,發高燒、劇烈頭痛、嘔吐、頸部發硬,早期易被誤診,被當成細菌或病毒感染。
公開資料顯示,一旦被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病死率高達98%。王新宇介紹,福氏耐格里阿米巴通過嗅神經直接抵達大腦,留給免疫系統反應的時間很短。同時,其繁殖速度驚人,進入中樞神經後,數小時就能分裂一代,周圍組織很快壞死,「一旦出現炎症風暴,患者的病情會『雪上加霜』,這是因爲人體免疫大軍殺到時會釋放大量炎症介質,引起嚴重腦水腫和顱內壓升高,本來想救火反而擴大火情」。
王新宇提醒,夏天在湖泊、溫泉、河道、戲水池潛水、跳水,鼻腔被溫暖的淡水猛衝,是最典型感染「食腦蟲」的途徑。同時,用自來水、未煮沸的水直接洗鼻,也可能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而棘阿米巴則最愛髒水配隱形眼鏡,嚴重可導致角膜潰爛甚至失明;在園藝、摸泥、養花時,皮膚傷口接觸溼土或渾水,巴拉姆希阿米巴可能從傷口的小裂口潛入。
至於海水因鹽度高,正規游泳池因餘氯充分,這兩種環境基本「勸退」阿米巴。王新宇強調,若在「溫暖淡水嗆鼻」後一兩週內,出現高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脖僵硬,甚至很快意識模糊,務必立刻就醫,並主動告知曾到過哪個水域。他指出,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多藥聯合加以控制顱內壓,國內已有成功搶救的報道,但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延伸閱讀:
大陸合肥女童夜晚稱肚餓隔窗哭求途人 通報指母親上夜班無法照顧
大陸海南赤裸幼童疑被關鐵籠惹議 警方:有智力缺陷 玩耍時自行爬入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