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8起地勤車輛碰撞航空器 審計部籲導入迫近警告系統
▲桃園機場空側爲航空器進行起降、滑行及停靠作業區域。(圖/桃機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疫後航班大增,地勤作業車輛碰撞航空器時有所聞,審計部總決算報告指出,近5年桃園機場發生8件靠機作業車輛碰撞航空器,民航局應督導業者,並研議導入迫近警告系統等裝置。對此,民航局表示,將透過定期及不定期查覈機制,督促業者更新設備、加強人員訓練。
桃園機場空側爲航空器進行起降、滑行及停靠作業區域,同時也是地勤車輛、人員及設備高度集中運作的高風險區域,空側作業過程涉及多單位配合,稍有不慎即可能導致設備碰撞、人員受傷,甚至危及航空器安全,也嚴重影響機場營運效率。
審計部總決算報告指出,桃園國際機場3大地勤業者的空側作業車輛,包含冷氣車、修護車、升降平臺車等23輛車齡已逾20年,車輛老舊、設備老化潛存地面事故風險,去年即發生2起因設備老舊導致地勤車輛漏油事件。
除了設備老舊外,去年5月、8月及9月桃機均發生裝卸車或滾帶車靠機時碰撞航空器,去年10月更有油栓車駕駛誤判機型,將車輛駛入機翼下作業,導致航空器整流罩受損。
根據統計,2020年至2024年桃園機場發生地面安全事件共有44件,其中,靠機作業車輛碰撞航空器事件就有8件。另外,去年度桃機空側違規案件達335件,其中44.18%是人爲因素所致。
審計部表示,民航局爲航空站地勤業主管機關,負責檢查及督導航空站地面活動區域的設施及作業,應積極督導地勤業者提升人員安全訓練密度與品質,定期盤點及汰換高齡作業車輛與設備,並研議導入迫近警告系統等智慧防護裝置,另督促桃園機場公司優化既有作業風險管理機制。
民航局指出,將持續督導各航空站經營人加強場面作業安全的稽查與管理,透過定期及不定期查覈機制,督促地勤業者持續落實執行整體性的風險降低策略,包括更新設備、加強人員訓練等,另優先選用具安全靠機功能的輔助裝置(如距離感測蜂鳴器),以維護地面作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