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工作不被AI取代 作家、心理諮商師上榜

AI時代來臨。(圖:shutterstock/達志)

雖然經歷DeepSeek、關稅、基建需求是否過多等事件衝擊與質疑,但輝達日前股價仍又收復年內缺口攀升至新高,使市場再引發AI大勢下,工作會否被AI取代。對此,1111人力銀行盤點五大難被AI取代的工作,在暑期求職旺季給新鮮人蔘考。

1111人力銀行表示,由於AI技術的應用範圍愈來愈普及,連帶許多工作職務也逐漸消失中,時值畢業求職季,如何趁勢人工智慧浪潮立於不敗,是新鮮人在意的議題。盤點難被AI取代的五大工作包括創意、關懷、公安、專業、技術類型,是新鮮人能探索的方向。

1111人力銀行指出,首先AI雖能夠生成內容,但很難真正創造原創性與靈魂,且有抄襲與創作倫理等爭議,包括作家、導演、插畫家等創意類型工作有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力,難以被AI取代。第二,如幼教老師、心理諮商師等關懷類型工作需要密切的人際交流,必須具備專業性、同理心與判斷力,經過不斷的觀察,與人產生共感,這是AI無法建立的信任關係與人性溫度。

第三,如警察、消防員等公安類型的工作內容充滿高度不確定,要解決各種意外狀況和衝突,需要靠體力、語氣、肢體語言來面對複雜人性,這正是AI最缺乏的人味,也是難以取代之處。第四,醫師、律師等專業類型工作需要經過高強度的考試篩選與嚴格的受訓機制,雖能用AI作爲輔助工具改善流程品質,但絕對無法取代如醫師看診等需要的經驗與專業判斷。第五,水電技師、空調維修員等技術類型工作,需要進行現場評估才能精準解決問題,管線老化、短路、漏水等,這些是AI難以預測的非標準化情境,看不到的管線結構與隱藏問題,這也正是技師出手,無可取代價值的原因。

雖然上述工作難被AI取代,但當前AI已對產業界有巨大影響,1111人力銀行調查,臺灣近八成的企業有導入AI技術,其中19.85%企業認爲「AI有助於整體營運」,另有18.6%指出,導入AI後「營運效率顯著提升」。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當前臺灣最大問題是AI人才的斷層,應加速現有勞動力的AI技能補強,並從教育端向下紮根。爲協助企業加速AI導入與應用,預計在7月10日舉辦線上論壇,邀請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深入研討「如何將科技力向下紮根」,全面盤點AI人才培育的瓶頸與出路。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指出,作爲連結產業與人才的重要橋樑,將持續投入相關資源,推動全方位的AI教育與應用實踐。近期也透過AI進行產業升級並與臺大資管所合作AI人才推薦模型,協助企業更容易找到適合的人才,求職主網的「AI小精靈」更是智能的AI小幫手,針對各種求職疑問,24小時在線即答、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