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家德企入駐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這座江蘇小城何以對外資磁吸力越來越強。(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江蘇是開放大省,也是外資投資的高地。2021年至2024年,全省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037.4億美元,佔中國大陸比重達16.2%,規模保持全大陸首位。從常住人口不足85萬的蘇南小城太倉市,如何吸引超過560家德企入駐、得以一窺外資青睞江蘇原因。

太倉一家生產汽車電機等精密零組件的德資企業,關鍵詞是「生長」;秉持先紮根再生長、持續利潤再投增資擴產精神,不斷擴大規模,現在原有兩期廠房旁一片綠地,已於2025年8月新追加2億多元(人民幣,下同)開建新廠房。這已是該德企2004年落戶太倉以來,第4次投資。

從廠區航拍俯視圖可以看出,灰色頂是2009年落成第一期廠房,白色是2016年新建二期廠房,一旁綠地就是第三期廠房。不僅廠房在生長,企業生產產品種類也在迅速增加。

企業最初生產零件產品只有兩款,現在汽車零組件總共有200多款。在太倉,這樣的企業有很多,另外一家德資企業,落戶29年連續13次增資。爲何外資青睞太倉?

走進廠房找尋答案。操作檯前穿着紅色制服忙碌的不是企業員工,而是太倉一所職業院校學生。對於製造類企業來說,隨着產品不斷升級,高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如何幫企業穩定輸送高技能人才,太倉政府部門和企業一起建立「雙元制」培養機制。鼓勵學校和企業一起設定課程,學生一半時間在校學習知識,另一半時間在企業實訓,由企業「老師傅」帶着學習生產技能。

這方面課程和參與人數,完全由企業根據自身需求決定。這批2024年進入企業實訓有15人,2025年已擴充到27人,企業考慮現在投用越來越多智慧設備,對於操作和設備維修需求越來越大。

這些人在接受「雙元制」培訓後,不僅有機會畢業後進入企業直接工作,還可以參加職業技能考試,獲得由中德雙方共同認證的技能認證。不僅是這家企業,太倉已建成15家「雙元制」培訓中心,累計培訓超過1萬名高技能人才。

不僅人力保障,當地還爲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生產要素保障。比如現在許多涉及外貿出口的企業,都追求建設綠色能源生產體系,當地電力部門提供「一企一策」一站式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建立綠色微電網、碳管理等體系。當地政府還會定期組織早餐會、企業沙龍,幫助企業拓展「朋友圈」,促成企業間供需對接,讓產業鏈強度越來越強。

在太倉市南京路上,有24家外資企業,許多互爲供應商。從1993年首個德資企業落戶到現在,太倉已聚集超過560家德資企業,之所以德企能在此紮根、聚集,一方面得益於大陸汽車產業發展,本身市場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各種服務舉措、生產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