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吸引外資逾7000億美元 陸打造全球投資強磁場

陸全力打造全球投資強磁場。(新華社)

新華社8日報導,複雜嚴峻國際經貿環境下,中國大陸吸引外資交出答卷——「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超7000億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標,新設外資企業比「十三五」期間多出2.5萬家。

今年以來,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在天津開診,歐洲空中巴士等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擴大開放試點,拜耳、輝瑞、阿斯利康等跨國醫藥企業紛紛入駐北京醫藥創新公園。面對不確定性增多外部環境,大陸市場持續釋放「磁吸效應」:

大陸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截至今年6月底,大陸全國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

從着力抓好「四穩」,到推出「穩外資20條」;從制定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到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大陸打出穩外資政策「組合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說,大陸超大規模市場、完備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的創新環境,爲跨國公司投資大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土壤,穩外資依然具備堅實基礎。

7億元(人民幣,下同)升級改造廣州生產基地,4億元升級數位化智慧化基礎設施;5億元升級遍佈全國的100多家體驗館體驗店……深耕大陸市場30年,安利自前年起啓動爲期5年、金額達21億元在華投資計劃。

「安利過去4年實現年均複合增長率7%,中國是增長最快最好的市場。」安利(大陸)總裁餘放說,安利將持續深耕大陸市場,不斷強化大陸作爲安利全球的供應鏈樞紐、創新源發地及戰略增長引擎的地位。

「十四五」以來,大陸引資結構變化尤爲顯著——

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製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4.6%,較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

大陸商務部研究院發佈《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2013至2023年,跨國公司在華研發經費增長達86.5%。跨國公司與大陸的投資合作已由「市場導向型」「成本導向型」延伸至「創新驅動型」。

大陸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外資來華之路越拓越寬。日前舉行的第三屆大陸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美國參展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之首,其中,六成爲世界500強企業。

今年上半年,東協地區實際對華投資增長8.8%,瑞士、日本、英國、德國、韓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8.6%、59.1%、37.6%、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