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 陸智庫稱兩岸風險突破「非和平」臨界點
大陸民間智庫發佈今年度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取自中國海峽研究院
五二○賴總統就職週年前,大陸持續釋出政策訊號,大陸智庫「中國海峽研究院」今天發佈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稱由於民進黨的「臺獨」道路走向新的、明確的對抗階段,當前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升至七點一一,再創歷史新高,突破陸方以「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
中國海峽研究院號稱是由兩岸青年學者組成的智庫,其年度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結合政治、軍事、經濟關聯、社會和輿論,以及涉外因素等五項指標,計算出兩岸關係風險並勾勒演變趨勢。
據研究院今天發佈的新版「二○二五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指稱,去年的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升至七點一一,再創歷史新高,兩岸風險上升趨勢不僅沒有得到扭轉,還突破了以「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該智庫認爲,這意味若臺方持續臺獨挑釁,大陸隨時可以發起包括「對臺統一戰爭」在內的一切合理的處置行動。
就風險上升原因,報告稱,政治因素是核心,因爲賴清德在就職演講中大談主權,程度過去極其少見,說明民進黨的「臺獨」道路走向新的、明確的對抗階段。
報告細數,去年就職演說,賴清德超過十次提到「中華民國」,七次提到「主權」,稱「中華民國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作爲對比,蔡英文在兩次就職演講時並未敢如此放肆地進行挑釁」。
因此,報告稱,面對「臺灣當局」的態度,大陸一方面延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一方面大陸核心領導人發出比以往更強硬的涉臺表態,推動推動各部門協同行動,穩步推進統一進程,震懾「臺獨」勢力,包括去年共機跨過海峽中線三○六四次,創歷史新高,顯示兩岸對臺灣問題的認識都進入了新的階段,大陸「推進國家統一的行動已開啓加速」。
國際影響方面,報告也直指,美國、澳洲、日本對臺海局勢的影響力最大,例如美國政客去年訪臺達十四次,美國持續以往對臺政策,袒護臺獨勢力、繼續軍售,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偏袒臺灣,發表極端言論讓局勢惡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認爲風險指數已突破「非和平方式」處置的臨界點下,報告還稱,經數據模型修改後,相較二○二○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爲六點二○,去年已升至七點一一,可見兩岸風險持續升高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政治和軍事風險在不斷提升,在此背景趨勢下,除非出現風險下降的情況,「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已無再持續更新的必要。
中國海峽研究院於二○二一年五月,在時任總統蔡英文就職五週年前夕,於深圳成立,並也於當年五月十九日發佈過「二○二一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在成立當天,新黨主席吳成典、時任國民黨青工會總會長陳克威、媒體人黃智賢都曾以視訊方式站臺。
據公開資料,中國海峽研究院在香港註冊公司,聲稱聯合多家研究機構,是由兩岸各領域的青年學者共同發起成立的綜合性民營智庫,理事長爲大陸全國青聯常委雷希穎,他也是福建政協委員、自媒體協會會長等,曾發起多個大陸所謂「愛國」青年活動,例如「我和國旗合個影」或其他涉臺宣傳活動等,相關研究機構包括「亞洲研究中⼼」、「廈⾨數據海峽研究中⼼」等,但因詳細資訊模糊,也被認爲是配合中共統戰宣傳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