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高階主管「話都說不清」竟是失智 醫揪1習慣是元兇
▲光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廷斌表示,年輕失智症指65歲前發病,病因多不明,常被誤當壓力或健忘。(圖/光田醫院提供)
記者遊瓊華/臺中報導
一名50歲謝先生曾是同事眼中效率高、表現卓越的高階主管,但三年前,謝男開始出現嚴重的記憶障礙,不僅經常忘東忘西、無法處理交辦事項,甚至連組織語句、順暢表達都變得困難,最終不得不離職,最後在家人的陪同下就診,確診爲「早髮型阿茲海默症」。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廷斌表示,謝先生沒有任何家族病史,也無三高或慢性疾病,卻在壯年罹病,爲家庭帶來巨大沖擊,也打破了許多人認爲失智症只與遺傳或老化有關的迷思。
▲陳廷斌提醒,民衆若發現親友變得不像以往,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評估。(圖/光田醫院提供)
陳廷斌解釋,除了遺傳、腦部清除機制異常外,「睡眠問題」是失智關鍵因素,因爲大腦會在深層睡眠時啓動清除機制,代謝掉類澱粉蛋白等廢物;若長期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毒素便會持續累積,最終損傷神經細胞。
另外,許多人常將失智與健忘混淆,陳廷斌提醒,健忘是「暫時想不起來」,但事後能回憶起來;失智則是「整段記憶如同沒發生過。」
陳廷智也強調,失智症初期有三大警訊:性格改變、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下降,常被誤認爲壓力大而延誤就醫,民衆若發現親友變得不像以往,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評估。
針對輕度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已有重大突破,陳廷斌指出,近期獲覈准的2款藥物是目前唯一被證實能清除阿茲海默症核心毒素「類澱粉蛋白(Aβ)」,進而延緩大腦功能退化的藥物,現光田綜合醫院也已規劃導入,爲早期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