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呢? 「菲電輸臺」評估空洞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拋出「菲電輸臺」構想,最新報告出爐,海底電纜因地形複雜而要評估。圖爲雲林與澎湖間的海底電纜。(本報資料照片)

說好的菲國電力送回4元呢?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拋出「菲電輸臺」構想惹議,最新菲國種電回臺報告現在終於出爐,但除說菲律賓設太陽光電廠具可行性,在重要的送電回臺評估上卻沒提出任何可行性。首先以電池船運,每度不含電價成本就高達5.5元,如鋪設海底電纜,則說臺菲海域地形複雜,還要細部調查云云,通篇未見回臺成本4元效益。一位電力業者就直批報告內容「空洞」,顯示郭的主張「不負責任」。

郭智輝倡議在菲律賓蓋綠電廠,再透過船運或海底電纜把電送回來,加上線損後每度不會超過4元,非常划算。但因他未提供證據引來衆多質疑,郭乃承諾作評估報告。

現在《臺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出爐,郭預計本週到立法院報告。但是31頁報告中就有6成內容在介紹菲國電力,僅有12頁觸及「電力輸送回臺評估」。

報告指出再生能源佔菲律賓發電的22%,以地熱最多,太陽光電僅2.2%。評價菲國具有太陽光電潛力,建置成本每度僅2到3元。至於電價,2024年菲律賓住宅、工業電價各爲6.17、4.9元,都高於我國2.77、4.27元。

跨海送電,先前郭提有「海底電纜」與「儲能船運」兩種方式。對此報告指出,高壓直流(HVDC)海底電纜,經調查目前國際業者具海底鋪纜經驗,但預計2028年纔有開發水深3000公尺海纜產品。

船運則主要是日本正在開發的電池船,往返300公里運輸電力,成本每度達5.5元,經濟部坦言這不還含電價成本。

一般評估臺灣到呂宋島的海底電纜,長約300公里,水深3000公尺。經濟部報告最後坦言,臺灣僅有長度58公里、水深135公尺的臺澎海纜,尚無HVDC輸電布建經驗。考量臺菲海域地形有呂宋海槽、馬尼拉海溝,相對歐洲複雜,且設備施工成本將隨水深增加,仍須進行海底探勘細部調查,方能進一步評估工程細節。

總結報告最後只表示,輸電回臺,還要細部調查海底地形、跨國輸電法規云云,至於海底電纜輸配成本多少,提都未提。

一位大老級光電業者直言都是「廢話」,早在郭智輝倡議臺菲電力時,業者間就知道不可行。報告也說菲律賓當地電價比我們高,那業者爲何要千里迢迢把綠電送回來?另一位不具名電力業者更直批報告「空洞」,光是臺澎海底電纜就鋪設13年,花了157億臺幣,這份報告卻完全沒有工程、成本等評估,等於完全沒解答大家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