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屆時報金像獎複決審 逾百作品脫穎而出

時報金像獎複決審會議,由大會執行長林淑黛主持(左起)。狄運昌、龍傑琦分別擔任臺北、北京評審團主席。右1爲臺北評審團副主席常一飛。(圖/大會提供)

第 48 屆時報金像獎複決審評審會議於9 月 13 日在北京、臺北兩地同步舉辦。活動邀請28 位業界、學界及企業代表組成評審團,從 224 件入圍作品中評選平面類、影片類、行銷類等 6 大類別獎項,最終誕生 20 個金獎、19 個銀獎、31 個銅獎、5 個最佳技術獎及 50 個佳作,年度各項大獎將於9月22日於橫琴總決審,獲獎名單將於 9 月 24 日澳門永利皇宮頒獎典禮正式揭曉。

時報金像獎執行長、旺旺中時文化傳媒總經理林淑黛在會上回顧了獎項 48年的發展歷程,並提及 1978 年創立初衷:「當年《中國時報》購入亞洲第一臺彩色印刷機,卻發現報紙廣告品質不足,便決心創辦廣告獎,推動廣告審美與創意提升。」歷經數十載,時報金像獎肩負多元角色:通過講座促進廣告主、消費者、廣告人觀念的迭代,更創辦 「時報金犢獎」深入校園挖掘青年創意,爲行業輸送新鮮血液。1998 年,《中國時報》受北京廣告協會邀請,在北京展覽館、長安大戲院舉辦臺灣廣告博覽會,由此開啓時報金像獎的「兩岸模式」,成爲見證兩岸廣告業發展,尤其是數位廣告崛起。

時報金像獎臺北複決審評審團。前排左起:異言堂廣告公司資深創意合夥人文雅慧、創集團創意策略長邰柏慶、李奧貝納臺灣Creative Partner創意合夥人楊乃菁、聯廣傳播集團/格威博報堂集團創意長狄運昌、I•f creative創意長常一飛、艾斯傳媒執行創意總監黃天敏、陽獅集團創意合夥人蔡明丁。後排左起:臺灣電通GCD鄭盛聰、電通國華廣告公司執行創意總監吳靖信、雪芃廣告集團營運長暨策略長陳侑均、靈智廣告羣創意總監宗紀仲、Pace Design負責人唐聖瀚、ADK Taiwan執行創意總監林昆顯。(圖/大會提供)

臺北評審團主席狄運昌分享自己對作品的評選標準:創意無界,期待每次評審時,每個獎項類別中能有作品以更大的可能性,把廣告的boundary(邊界)推到更遠,甚至重新定義這個類別。副主席常一飛認爲:好的創意要的只是一個洞察人心,然後足以有影響社會的力量的作品。Idea最終目的就是解決問題。

北京評審團主席孫二黑表示:時報獎與我的三觀相合。世界觀是兩岸乃至整個華語地區交流最充分的廣告獎,契合「大華文廣告」 的視野。人生觀則是對創意的追求。價值觀就是廣告與創意本就不該有標準答案,這正是其魅力所在。

評審會議開始前,28位評審委員分別提出自己評判作品及創意的「一把尺」。多位評審最在意的一件事,是作品能否感動人心,創意可否歷久彌新,以及AI技術融入作品之後,帶來的展現方式。第48屆時報金像獎將於9月24日將在澳門永利皇宮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將會揭曉本屆獲獎作品,歡迎入圍以上公司及各界菁英一同參與盛會!

時報金像獎北京複決審評審團。左至右:BBDO創意總監江卓奇、新藍色光標數字行銷集團AI創意平臺負責人王辰昊、TOPic & Loong創始人暨首席創意官龍傑琦、鳳凰網品牌中心總經理陳欣、迪思傳媒副總裁江忠鋒、百度資深經理程灝。(圖/大會提供)

時報金像獎北京複決審評審團。左至右:E-link太平網聯董事總經理巫曉曦、天與空CEO鄧斌、資深創意人竇仁安、省廣集團行銷中心總經理陳小靈、高聰幹納市場行銷顧問印標才、科大訊飛品牌市場中心副總經理董斌、NPLUS DIGITAL執行副總裁王正新。(圖/大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