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垃圾車遷華中橋下 居民連署抗議

臺北市華中河濱公園水門周邊在尖峰時段已被卸貨菜車、客運、公車、私家車輛、垃圾車塞爆,居民相當憂心未來市府要再遷入45輛垃圾車停放,將衝擊交通及安全。(臺北市議員洪婉臻研究室提供/邱芊臺北傳真)

臺北市政府宣佈投入18億元美化淡水河岸,並規畫把45輛垃圾車遷往萬華區華中橋下停放,當地里民憂心未來垃圾車進出會嚴重衝擊交通與安全,反對連署書已逾2000份,周邊里民也不排除加入連署反對行列,議員洪婉臻痛批,相比之下市府根本是把萬華人當「二等公民」。北市水利處迴應,會以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小爲原則選定地點。

洪婉臻指出,市府雖然今年3月才提出美化淡水河岸計劃,但早在去年1月就舉辦跨局處會議,研議把垃圾車停車場設置在萬華,將原訂於大同區的45輛垃圾車遷至「華中橋下堤外停車場」,並在去年9月淡水河岸空間營造細部規畫說明會上,裁示北市環保局須在今年8月前完成遷移作業。

她表示,華中橋下堤外停車場所在區域,包括「華中水門左轉環河南路三段」、「華中水門直走至萬大路」等路段,在尖峰時段已被卸貨菜車、客運、公車、私家車輛、垃圾車塞爆,周邊現有約3303輛汽機車停車格位也幾乎全數滿載,加上進出車輛每天有近5000輛次,第一魚果市場也正值改建期間,若再加上45輛垃圾車進出,肯定會嚴重影響當地交通與民衆安全。

洪婉臻表示,當地華中里長直到今年2月才聽聞垃圾車遷移規畫,里民也全然不知,痛批市府根本把萬華人當「二等公民」,居民積極連署反對垃圾車遷入,已有2000份反對連署書,未來不排除周邊里民也會加入連署行列。

洪婉臻要求市府立即暫緩計劃,並舉行府級會議,同時在地方開說明會,與在地居民達成共識後,纔能有後續規畫,若造成裡鄰不便也應研議補償機制。

水利處迴應,未來會持續與相關單位溝通,也將考量整體交通動線、環境條件與周邊影響,以對周邊環境影響最小爲優先選定遷移地點的原則,減少對居民與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