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正向教養方式取代打罵與咆嘯

爲響應「430國際不打小孩日」,臺南市政府辦理多場社區宣導活動。(臺南市政府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響應「430國際不打小孩日」,臺南市政府規畫辦理多場社區宣導活動,推廣正向管教;南市府社會局指出,今年1至3月間臺南兒少通報案件逾300件,顯示兒少不當對待事件仍層出不窮,市長黃偉哲盼所有家長響應不要打小孩,並請大家一起發揮影響力,讓孩子們在沒有責打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每年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全球串聯用愛與擁抱的正向教養方式取代打罵與咆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南市社會局長盧禹璁指出,今年1至3月間,全國共計受理約近3萬8000件家暴通報案,其中約6000件爲兒少案件,臺南就有300多件,不盡然都是兒虐案,通備案件包括身心虐待、不當管教、疏忽照顧及意外等,也顯示大家的警覺性都提高了。

黃偉哲表示,在兒少議題上,大家都能發揮影響力,如發現身旁孩子疑似受到遺棄、疏忽照顧、身心虐待及性剝削等不當對待等,請儘速撥打110或113專線通報,或至「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網站線上通報,協助寶貝們遠離暴力。

社會局表示,法務部今年3月已公佈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強調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人格,不得對子女爲身心暴力行爲,並刪除原本賦予父母懲戒權的文字。

另有愈來愈多研究指出,打罵對孩子會產生長遠的負面效應,如孩子長大後情緒控制技巧差、與同儕互動較具侵略性、未來有焦慮及憂鬱症風險較高、語言能力較差等。

社會局強調,成年人的體罰可能爲小孩帶來不可抹滅的影響,所帶來的生、心理影響常常到小孩成年後仍難以復原,更甚者,會造成惡性循環,讓下一代小孩也遭到體罰毒害,全民一起響應正向教養,才能給孩子快樂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