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元定增擴產!股價創新高的中航沈飛發力高端裝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凌晨

在本輪牛市行情中,軍工龍頭股表現備受關注,而其上半年經營成績單也已陸續披露。

8月26日,中航沈飛(600760.SH)披露2025年半年報。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46.28億元,歸母淨利潤11.36億元。

儘管受產品交付節奏與行業週期性波動影響,業績呈現短期調整,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同比仍實現了大幅躍升。

中航沈飛半年報呈現出“營收承壓、現金流改善、戰略投入加碼”三重特徵,折射出軍工龍頭在行業週期中的獨特發展邏輯——短期業績波動不掩長期能力建設決心。

通過定增募資夯實高端製造根基,疊加殲-35A等核心裝備的技術外溢效應,公司正以“內生升級+外延展示”的雙輪驅動,持續鞏固其在航空防務裝備領域的龍頭地位。隨着產能釋放與技術紅利兌現,其穿越週期的成長路徑已愈發清晰。

一個月前的7月22日,中航沈飛以67.88元的股價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歷史最高。

現金流改善背後的戰略升級與市場突圍

作爲航空防務裝備龍頭企業,中航沈飛看似平穩的財報數據背後,公司經營質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到30.87億元,較上年同期實現大幅提升。

這一變化主要得益於銷售回款能力的增強,反映出公司在營運質量上的實質性改善。與此同時,公司總資產穩步增長至641.78億元,淨資產達176.14億元,爲業務拓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期末專項應付款餘額達317.04億元。這些資金專項用於國防科研和國撥基建技改項目,爲核心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保障。這種特殊的資金安排體現了航空防務裝備行業的特殊性,也爲公司的長期技術積累提供了持續動力。

與此同時,公司正在積極佈局低空經濟新賽道。作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正在成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中航沈飛表示,將以民用無人機研製和軍民通用技術轉化爲突破口,探索應用場景構建和運營體系保障等發展模式,積極響應國家戰略。

40億定增加快核心能力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中航沈飛近期完成40億元定向增發,這筆關鍵資金的落地正在推動公司核心能力建設步入新階段。

據公司披露,募集資金將精準投向四大關鍵項目:沈飛公司局部搬遷建設(19.22億元)、複合材料生產線能力建設(4.86億元)、鈦合金生產線能力建設(3.55億元)及飛機維修服務保障能力提升(3.93億元)。

局部搬遷建設項目作爲此次募投的重頭戲,屬於政策性搬遷,旨在優化結構佈局、拓展發展空間。

公司人士表示,該項目將實現現有核心能力在瀋陽市域內的異地轉移,不僅有利於提高航空防務裝備科研生產製造能力,更對推動航空工業發展、加強國防建設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政治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新區建設已於2023年全面啓動,預計今年年底實現產線貫通及試運行,2026年底實現綜合辦公大樓交付使用。期間老廠區與新廠區將保持同步運營,實現無縫過渡銜接。

在複合材料與鈦合金生產線上的投入,將進一步提升航空武器裝備的性能指標,符合未來航空裝備輕量化、高性能化的趨勢。

飛機維修服務保障能力提升項目的實施,標誌着公司正在由單一的裝備製造向全生命週期服務提供商轉型。這種縱向產業鏈的延伸,不僅能夠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更能增強客戶黏性,構建持續競爭優勢。

此外,公司在數字化智能製造體系的持續升級值得關注。作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一代隱身戰機的核心研製主體,中航沈飛在大型結構件數控加工、複合材料應用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加上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35A在國際航展上的亮相,均有望助推公司業績走高。

業內分析認爲,2025-2026年隨着“十五五”規劃編制推進、落地,軍工行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指引將逐漸清晰,伴隨新一輪訂單週期開啓,景氣成長屬性有望強化,或將推動產業鏈整體景氣度迎來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