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邁入腦萎縮!做這件事可抗老

40歲後大腦會開始萎縮,更可能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加快。(圖取自pexels)

外表的衰老可以透過飲食、保養品延緩,但對抗大腦老化可以靠什麼呢?研究顯示,40歲後大腦會開始萎縮,甚至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加快。想減緩神經退化需要透過全腦鍛鍊建立「認知儲備」,而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學習樂器。

根據美國公共醫學中心(PMC)資料顯示,40 歲之後,大腦每10年會失去約 5% 的體積;然而,另有科學研究結果表明,透過挑戰腦力的活動,例如學習一種全新的樂器,可以幫助延緩大腦的萎縮,成爲對抗認知衰退的有力方法。

大腦萎縮可能在 30 多歲就開始,但每個人的速度不同,通常會造成負責解決問題的「前額葉皮質」,以及掌管記憶的「海馬體」退化;這種變化與神經元及突觸的流失、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下降,以及多巴胺、血清素、乙醯膽鹼等神經傳導物質減少有關。

此外,腦中的灰質與白質也會隨年齡退化,影響神經連結與保護功能。輕微的健忘屬正常老化現象,但記憶力明顯下降,則可能是認知衰退或失智的早期警訊。

透過學習新樂器能夠,大腦能夠建立新的神經元與路徑,強化左右腦之間的胼胝體連結。(圖取自pexels)

科學家一致認爲,對抗大腦老化的關鍵在於「神經可塑性」。這是大腦在受到經驗和環境刺激時,能夠重組其神經網路結構與功能的能力;透過學習新技能,例如運動、繪畫、烹飪、寫作、編程、舞蹈或新語言,大腦會建立新的神經元與路徑,增加所謂的「認知儲備」,就像在大腦內架起「備用結構」,即便部分功能下降,仍能保持正常運作。

而在衆多腦力挑戰活動中,學習新樂器被認爲是「最划算的全腦運動」。因彈奏樂器需要雙手協調,同時調動聽覺、視覺、運動控制等多個腦區,強化左右腦之間的胼胝體(Corpus callosum)連結,提升執行功能與工作記憶。

根據國際具影響力科學平臺《Frontiers》2022年的研究顯示,年長者接受 6 個月鋼琴訓練後,大腦與記憶、語言相關的結構連結獲得明顯改善;另一項刊於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NLM) 文獻指出,僅學習3個月的口風琴,就能提升長者的言語記憶和神經效率。

不過,挑選學習的樂器也大有學問,太簡單無法刺激大腦,太難則容易放棄。因此,鋼琴、吉他、爵士鼓等需要高度雙手協調的樂器常被推薦,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長期練習樂器的意願,透過動腦讓生活品質與認知健康延續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