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60歲的老人,寧可在家睡大覺,也別做這幾件事
hi,我是“伍點養身”。
60歲之後,身體明顯不如從前了,不少老人都患上了慢病,有的甚至同時患有2-3種慢病。
病多了,抵抗力就差,再加上因爲衰老,免疫力本就下降,就更容易得病。
提醒老年人,過了60歲之後,更要注意養生之道,以下幾件事,儘量少做或不做。
一、不要太着“急”
有些老人,性格大大咧咧,做事也是風風火火的,啥事都只圖快,但過於急切,有時候反而不利於健康。比如:
急着回頭:有時候老人走在路上,聽見背後有人喊,性格急躁的可能會猛然回頭,如果老人患有頸部骨質增生,在急切扭轉頸部的時候容易壓迫血管,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從而引發摔倒。
急着吃飯:有些老人從上桌開始吃飯到放下飯碗,花費的時間不到十分鐘,幾乎是狼吞虎嚥地吃下了飯菜,完全沒有細細品嚐,這樣不僅容易噎着,還會增加胃腸負擔。
急着起牀、急着排便:老人早晨醒來後,最好在牀上呆三四分鐘,等到人完全清醒後,再慢慢起來,否則很容易有暈眩感。
排便的時候,也不要過於用力,否則易導致血壓升高,甚至會暈倒休克以至腦溢血。
總之,老人做事、說話,都要慢慢來,切不可急躁,也不可只圖快,慢慢來,有時候也是一種養生之法。
二、不好好穿鞋子
數據顯示,約有89%的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疾病。
其中,約有68%的足病和鞋有關係。
隨着年齡增長,老人的足部慢慢會退化,出現足弓塌陷、韌帶鬆弛、脂肪墊變薄等問題。
原本的鞋子可能會變得不合腳,也不合適了。
這時候,需要選擇針對足部問題的鞋子,比如有足弓塌陷問題的老人,最好要穿足底支撐性比較好的硬底鞋或使用足墊支撐起足弓,不僅能緩解疼痛,還能預防足部肌腱勞損或關節炎發生。
總之,老人選鞋子,不要光圖便宜,第一要素要考慮安全。一雙合適的鞋子,不僅能保護腳部,還能防止摔倒及預防足病。
三、亂吃感冒藥、止痛藥等
有些老人,抵抗力較差,容易有個頭痛發燒,再加上時不時還有關節疼痛等問題,於是家裡常備有感冒藥、止痛藥等。
是藥三分毒,藥物都是有劑量的,如果隨意服用,很容易出現明顯副作用。
比如感冒藥,大多含有乙酰氨基酚,這是一種解熱鎮痛藥。
健康成年人每天服用的劑量不宜超過2000mg,而老年人更是要適當減量。
如果超量或者多種同服,可能會引起肝損傷,嚴重可引起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止痛藥也是老人常用的藥物,60歲後的老人,約有一半的人會發生骨關節痛,而到了75歲以後,近80%的人會發生骨關節痛。
而服用抗炎鎮痛藥是治療骨關節痛的有效辦法之一,所以不少老人會自行服用止痛藥,過量服用時,很容易引起胃腸道併發症。
但由於老年人對疼痛的感受能力減弱,胃腸黏膜防禦功能下降,等到感受到胃部的疼痛感時,可能代表已出現胃腸脹痛、出血等。
建議經常服用止痛藥的老人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不傷胃腸的止痛藥,比如選擇性抗炎鎮痛藥塞來昔布(西樂葆)等。
往日精選
點亮【贊和在看】,願健康與愛都流向你~
都看到這裡了,關注一下↓
關於我:
健康領域超十年從業者,自媒體創作者,100+篇百萬文章創作者,全網粉絲50萬+。每日更新,分享健康,實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