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初步調查公佈,當事人被嚴懲就夠了嗎?關注4+4,是在關注什麼?

點擊藍字關注,多點在看防失聯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與單位

從一位醫生的出軌醜聞到中國最頂級醫學院整整一項招生計劃陷入輿論風暴,4月末,中日友好醫院的前副主任醫師肖某,和協和醫學院畢業生董某某,成了全國最有名的醫生,儘管此時他們恐怕希望自己默默無聞。

5月15日,醜聞曝光不到三週,政府機構的初步調查結果公佈,通告覈實了肖與董的不當關係,同時確認在24年7月的一次手術中,肖確實“擅自離開手術室並帶走手術助手”。

此前檢舉曝光的內容裡,上述發生在手術室的“衝冠一怒爲紅顏”可算是肖某爭議最大的行爲之一。肖後來稱自己只是離開20分鐘吃降壓藥,衝突是由於護士有問題。這些辯解頗爲荒唐,例如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離開時溝通過還會回來以及大概要回來多久。

此前中日友好醫院是解除聘用關係,這應是醫院能對肖做出的最嚴處置,這次調查通報,肖被進一步吊銷醫師執照,5年禁止從業,也可以說是相關政府機構能給出的頂格處罰。給出的處罰原因不僅有擅自離崗的違規行爲,還有與董的不當關係。由於董當時是肖指導的規培生,發生不當關係存在嚴重利益衝突。被認定 “違反醫師職業道德和醫學倫理規範”,沒半點冤枉。

總體而言,肖的處罰都是基於此前檢舉內容,此前媒體報道里也 基本都覈實過,並無令人意外的情況披露。但董的處罰卻不同,出現全新信息:入學資格造假。

肖董二人不當關係被舉報後,人們發現董畢業於協和4+4,這個與中國傳統醫學教育差別不小的學制,讓4+4成了輿論焦點。

此前網絡輿論質疑董畢業的巴納德學院是否是好學校,是否有資格報考4+4。這些都屬於謠言,巴納德學院確實是美國排名靠前的文理學院,畢業證來自哥倫比亞大學,也符合 協和“4+4”2019年境外招生標準:2018至2019年度QS世界大學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學排名前50名的本科畢業生。

但是,這次調查披露報考4+4必須修完的“66學分的醫學預科課程”裡,董的“大學物理AI、大學物理AⅡ、有機化學B、無機化學B等4門課程,共計16學分系僞造”。

這也意味着董本來不具備報考4+4的資質。

醜聞曝光後,董的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引發關注,包括畢業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學生署名膀胱癌診療指南第一作者。這些都讓4+4陷入更大非議,此次調查也基本坐實董的論文不規範問題,包括畢業論文存在內容抄襲,不當署名,重複發表。

最終結果是董與學歷相關的學位證、畢業證,與行醫相關的 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均被撤銷。

這應該也是董可能受到的頂格處罰,亦不冤枉。與學歷相關部分,入學資格與論文均有問題,被撤銷不奇怪。行醫相關的資格證本就基於她的學位,學位被撤銷後自然也應受影響。此外, 與肖的不當關係,以及被檢舉的拒絕科室輪轉等都讓處罰董的行醫資格合情合理。

肖董兩位當事人都受到了最嚴厲的處罰,一切是否就塵埃落定了呢?或許在此刻,我們需要思考,原本屬於桃色新聞的肖董醜聞,爲何會在這個注意力日漸短暫的時代,不僅成爲整個中文網絡乃至社會最關注的話題,還 在一週多的時間裡一直熱度不減。

最初的熱門無疑有桃色新聞本就更引人關注的因素,畢竟大家都對“時間管理大師”好奇。

可在如此長的時間裡被人們持續關注,顯然不是靠肖某的時間管理能力。個人認爲,是因爲肖董的醜聞戳中了當代社會最令人焦慮的兩大話題:醫療和教育。

醫療與教育,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可這又是兩個總令人難以滿意的領域。這當然有領域特殊性的因素,像是醫療,生老病死是再好的醫療條件都無法打破的自然規律,必然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結局。而教育,很多人處於既認爲自己應該接受更好的教育,又恐懼自己學得不夠的夾縫狀態。就算那些考上頂級名校的天之驕子,恐怕也不免會不滿自己活得太卷,太累。

但醫療與教育的焦慮,還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兩大痛點:質量與公平。肖董二人偏偏同時踩中兩大痛點。

什麼是醫療裡的質量?醫生不在手術途中出於個人感情問題和同事大吵大鬧, 突然甩手不幹,這應該是所有人對醫療質量的最低預期了——或許絕大部分人都沒法把自己的預期下降到如此低的水平,因爲這就是離譜。

如此突破人們對醫療基本質量預期的事居然就發生了,而且還發生在一家頂級醫院裡。這當然會引發廣泛關注與不滿。

醫療、教育的質量與公平問題,也是爲什麼協和4+4轉眼間陷入肖董二人桃色新聞曝光後的輿論風暴中心。

模仿美國醫學院教育的協和4+4,可以說是脫離中國主流教育體系包括醫學教育體系的小衆存在。隨着肖董醜聞,這個過去鮮爲人知的4+4一夜成名,而大家對它的種種質疑,也多是基於質量與公平的疑慮。

別人讀醫是5+3+3或是8年制,董本科讀了4年經濟,再讀4年醫就是醫生,水平能行嗎?這是對4+4質量的擔憂。

別人辛辛苦苦讀醫很多年,要進個好一點的醫院還很難,4+4就讀了4年醫學院,去的醫院都很好。這是對公平性的不滿。

更不應忽視的是,在教育領域,質量與公平有關聯。我們對名校有很高的質量預期,比如協和畢業的學生在公衆眼裡就該是非常優秀的醫生。這種預期也意味着名校畢業生帶有光環,會有更多機遇——拿着協和的文憑,就是比普通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學生更有機會入職理想的醫院。

也正因此,評價協和4+4或者任何一個名校的新教育項目、新學制,都應顧及質量與公平性兩個方面。

協和4+4好不好,對不對,不是董一個畢業生決定的。應該看的是,第一,作爲發醫學博士文憑的專業,協和4+4是否在培養且能培養合格的醫學博士,這是我們對它的質量期許;第二,作爲一流名校,協和4+4的入學名額,作爲稀缺的,可能改變學生一生走向的教育資源,是否做到且能做到公平分配。

教育裡的質量與公平在具體評判時並不容易。一個班上的學生,成績總會有參差不齊,不能僅因某門課稍微差一點就說這個學生不行;就公平性而言,也需考慮標準測試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學生的才能、潛力。高考只是在很多人眼裡最公平,不代表它真的最公平。

可一些基本的質量、公平標準還是應該遵守。

而在調查通告裡,教育公平性上,僞造預科選修課程,不符合申請資格卻被錄取;教育質量上,畢業論文抄襲、學術論文署名不當。

這些當然是董的行爲,可是作爲學校,協和有責任去審覈、制止那些不當行爲。

僞造學分可以說是整個調查通告裡最令人驚訝的信息。協和4+4陷入爭議後,不少爲4+4辯護的人都提到選拔過程嚴格。學生要修醫學預科,還有參考美國醫學院入學測試MCAT的筆試,以及協和內部專家的面試。

如果真能照此執行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錄取學生的質量,可是爲什麼一個四門預科課程造假的學生能矇混過關?個人經歷,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國外畢業後工作,學歷、成績單都需要學校出具的正式文件。我實在無法理解,僞造學分怎麼就沒在申請過程中被查出來。

衛健委的調查不過兩週,就查出學分造假,可能也就是與董的本科學校覈實,協和在招生時連這都不做的嗎?如果董真的沒學過大學物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又如何考過了據稱模仿MCAT,數理化都要考的4+4筆試?

如果連如此荒唐的學分造假都不設防,又何來公平性的保障?

至於董的論文問題,一些專業人士也提到中國醫學教育裡對學術研究的要求過高,逼着醫生、醫學院學生髮論文。這種偏頗的評價機制固然有問題,可解決問題的方式應該不是默許以各種學術不當的行爲來湊論文。而且別忘了董就讀的是國內頂級醫學院。就算當下過度側重論文的評價方式有錯, 畢業論文抄襲,署名不當,似乎也有違頂級學府的身份。

如今被頂格處罰的是肖董個人,按他們的行爲,如此重罰並無不妥。但回過頭,當初真正引發廣泛關注與質疑的,又豈是這兩人的個人行爲?難道不是與兩人背後的一家頂級醫院與一家頂級醫學院,兩個機構的某些作爲與某些不作爲。

誠然,董一個人的過失不決定協和4+4的是非對錯,更不能代表被波及的中日友好醫院與協和。但在肖董二人的荒唐鬧劇之下,無論協和還是中日友好醫院,說是都有些令人失望的地方,恐怕並不過分。

關於4+4,通告裡的一句“ 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會同教育部對北京協和醫學院“4+4”試點進行全面評估,督促改革完善”,留下了各種猜測空間。個人觀點,與其堅決指責4+4不好或堅信4+4就是正確的學制,不如希望塵埃落定後,無論是否還有4+4,教育都能關注質量與公平,而公開透明或許是追求質量與公平道路的最好方式。

訂閱關注防失聯

前沿醫藥,請關注

參考資料

https://www.nhc.gov.cn/xcs/c100122/202505/5aca7eab39d54a0a98678601bebfa7c9.shtml

更多精彩內容見Youtube:Y博的科普園

Y博也有播客了,歡迎關注《說醫解藥》

小宇宙、蘋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