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新假上路!人力銀行提醒企業留意「四大影響」

立法院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修正案,今年起,國定假日新增9月28日教師節、10月25日光復節、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以及農曆小年夜,5月1日勞動節全國放假,不再只有勞工適用。

104人力銀行點出四大影響:1.民生消費產業及早規劃營業及人力因應方案,掌握假期紅利。2.排班制員工需重新排班,加班費可能增加。3.重新檢視工作的重要性與急迫性,若工時減少、工作不減,可能損害員工身心健康。4.原本若有優於勞基法的假勤優勢將相形失色,需與員工溝通福利。

勞動部統計,2024年臺灣每位受僱員工的正常工時及加班工時合計達2,020個小時,在39個主要國家中,排名全球第五、亞洲第二,僅次於墨西哥、新加坡、哥斯大黎加、以及智利。立法院最新三讀,2025年起,新增五天國定假日。

104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協理江錦樺提出以下四大影響:

影響一:迎接Q4假期紅利,企業營銷及人力及早因應

在職場工作者以及求職者越來越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連假必出遊、提早排起來」已成工作之餘的療愈良方!因民生消費產業持續缺工,觀光旅遊、餐飲美食、批發零售等民生消費產業迎接新一波假期商機時,應提早納入人力供給,儘可能多元招募兼職、工讀生、新住民、外籍人士、或中高齡等彈性人力,掌握假期商機。

影響二:排班制員工重新排班,計算加班費

若製造業和民生消費產業採排班制,當國定假日增加,而企業希望生產線照常運作或趕訂單出貨,或是店頭門市照常營業、甚至調度更多員工服務假日消費潮,就必須重新排班,並計算加班費或提供補休。以2025年10月爲例,含中秋節、雙十節已有10個休假日,新增光復節之後,變成11個休假日,雖然排班制員工遇國定假期可和其他日期對調,但仍需休滿休假日天數,如果沒有休滿,就必須額外提供加班費給員工。

有鑑於假期增加對人力調度與薪資計算的影響,企業不妨運用數位人資工具,快速完成排班調整、加班費計算與人力彈性調度等工作,以降低管理負擔,像是104旗下的企業大師與HR Max人資管理系統(https://tw104.pse.is/7ksdsm)皆提供從排班調度到薪資自動計算的相關功能支援。

影響三:依重要性與急迫性,重新檢視工作效率

當國定假期增加,若員工原有的工作量不減,勢必造成員工負擔加重、或企業必須支付額外的加班費。企業交叉分析專案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重新檢視工作效率和專案的先後順序,避免放假「看得到卻休不到」。企業可從三方面着手:1.工作流程優化,減降不必要的會議或報告,思考部分工作自動化的可能性。2.專案支援:盤點員工的工作量,提供專案人力支援減降負擔。3.時間管理:協助員工建立高效的工作節奏與工作項目先後排序能力。

影響四:優勢假勤吸引力降低,僱主品牌加強溝通

因應最近三年的大缺工潮,部分企業以「優於」法定的假勤留才引才,全國新增五天國定假日,優勢假勤相形失色,考驗企業僱主品牌的經營成效,建議企業向員工真誠溝通,也思考配套措施,例彈性工時、混合辦公等,減少員工反彈或信任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