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加碼股債4千億 金融三業遭套牢
金管會發布最新的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三業股債投資統計,金融三業三月投資股債合計約四千億元,但四月的川普關稅之亂造成市場動盪,龐大的股債投資部位四月慘遭套牢,衝擊金融三業淨值及資本適足率,其中災情最慘重的是壽險業,銀行業次之。
根據金管會提供的資料估算,壽險業三月全面加碼國內外股債,其中加碼海外債一七九一億元,其餘加碼臺股四五一億元、臺債二五九億元,國外股票三六九億元,合計新增二八七○億元投資。
不具名的業界高層指出,壽險業由於資產分類方式,約八成五至九成的債券會放在AC(持有到期)部位,因此只要不買出,相關部位淨值及損益表暫時不會受影響;不過,三月新加碼債券部位,仍然有約兩百億元的海外債評價損失必須反映在淨值。
此外,壽險業二、三月因爲臺股下跌逢低迴補,其中二月大買臺股五三五億元、三月四五一億元,合計近千億元。因四月股災被迫「住套房」,且至少必須在淨值反映評價損失,加上臺幣匯率四月約升值百分之二的衝擊,壽險業者普遍已有四月「數字很難看」的心理準備,甚至已有好幾家中、大型壽險業者恐出現虧損。
金管會的統計也顯示,銀行業繼二月加碼臺股二九二億元之後,三月加再碼二三六億元,合計加碼五二八億元;債市方面,二月加碼美債爲主的債券二九二億元,三月加碼增至七六二億元,由於四月美國股債雙殺,銀行持股部位目前超過五千億元、債券則爲九點七兆元,以股債市價跌幅度觀察,國銀的淨值恐怕縮水至少超過千億元。
以最具指標性的美國十年期公債觀察,四月廿五日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爲百分之四點二九,雖然已較四月的最高點百分之四點四回落,但四月債券價格普遍低於三月。銀行高層指出,大部分業者大幅縮小持債天期,以購買五年期上下的大型跨國金融集團發行的金融債券居多,且以浮動利率計息,至於公債這類固定利率債,持有部位佔比愈來愈低,但放在其他綜合損益(OCI)的債券部位價跌,仍將對淨值造成一定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