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滴酒不沾纔是最安全選擇
3月12日(星期三)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酒精緻癌無爭議:專家警告任何飲酒量都有風險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醫務總監發佈報告,警告酒精會增加至少七種癌症的風險,並呼籲在酒精飲料上貼上癌症警告標籤。酒精與癌症有關聯並不新鮮,科學家早在35年前就將酒精列爲致癌物,而且證據不斷增加。
酒精緻癌的機制已被廣泛研究,乙醇在體內分解爲乙醛,損害DNA,導致癌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表明,酒精與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肝癌等七種癌症密切相關。特別是乳腺癌,即使是每天半杯酒(5克乙醇)也會略微增加風險。
儘管大量飲酒的危害已無爭議,但低度或適度飲酒的風險仍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表明,適度飲酒可能對心臟健康有益,但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爲,任何潛在的心臟益處都被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風險所抵消。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均指出,不存在“安全”的飲酒水平,任何量的酒精都會增加癌症風險。
研究還發現,飲酒模式(如酗酒)和年齡也會影響癌症風險。隨着年齡增長,身體代謝酒精的能力下降,酒精的致癌風險可能增加。此外,酒精是全球第三大可預防的癌症原因,僅次於吸菸和肥胖。
總之,酒精與癌症的關係已得到廣泛證實,減少飲酒是降低癌症風險的有效措施。
《科學通訊》網站(www.sciencenews.org)
AI的未來之路:通用智能是目標,還是分散注意力的幻影?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通用智能(AGI)的概念引發了廣泛討論。AGI指的是能夠像人類一樣執行各種任務的智能系統,標誌着AI技術的終極目標。然而,儘管許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致力於實現AGI,其定義和衡量標準仍然模糊不清。
許多科技公司都在追求AGI,但這一目標充滿了爭議。一些專家認爲,AGI可能只是一個營銷術語,缺乏具體的指導意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本·雷希特(Ben Recht)指出,過度關注AGI的聲明可能會掩蓋AI當前的社會影響。
AGI的定義自20世紀中葉提出以來不斷演變。最初,它指的是能夠執行任何人類任務的自主計算機,但隨着機器人技術的滯後,定義逐漸縮小爲能夠完成“經濟上有價值”任務(如編碼和寫作)的AI系統。然而,由於缺乏明確的目標,研究人員難以制定實現AGI的路線圖。
爲了評估AI系統的通用智能,研究人員開發了基準測試,如ARC-AGI。OpenAI的o3模型在這些測試中表現出色,但一些專家認爲,這些測試並不能真正衡量AI的通用智能。專家指出,ARC-AGI可能只是測試了模型的圖像識別能力,而非真正的推理能力。
此外,AI模型在複雜任務上表現出色,但在簡單任務上卻可能失敗,這表明其處理問題的方式與人類存在根本差異。儘管AI在某些領域(如醫學診斷)表現優異,但在現實世界的複雜環境中,其表現仍然有限。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地球的“髒鏡子”效應加速全球變暖
地球吸收的陽光比釋放到太空中的更多,導致全球變暖速度加快。最新研究發現,海洋上空的雲層反射回太空的陽光減少,加劇了溫室氣體上升帶來的加熱效應,進一步加速了氣候變化。
這項發表在《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研究指出,變暗效應發生在多個地區,包括美國加州、納米比亞海岸以及南極洲邊緣。這些地區的海冰融化也導致海洋吸收了更多陽光。專家解釋稱,地球像一面反射陽光的鏡子,但隨着時間推移,鏡子變得越來越“髒”,尤其是在海洋上空的雲層發生變化的地方。這意味着更多的太陽能被吸收,加劇了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加熱效應。
研究人員還發現,2022年至2023年期間,海洋表面的變暖速度,比僅由能量吸收增加所能解釋的更快。這表明熱量可能集中在較淺的海洋層,或者深層的熱量正在返回表面。這一現象與2023年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一致,當時太平洋深處的暖水上升到表面。
此外,研究指出,中國東部反射的陽光減少,可能是由於空氣污染治理的成功。雖然減少空氣污染有益於公共健康,但更清潔的空氣也使得更多陽光到達地表,加劇了溫室氣體帶來的變暖效應。中國上空氣溶膠顆粒的減少還可能通過大氣風模式影響北太平洋地區的氣候,改變雲量和溫度分佈。
2、塑料的致命影響:微塑料可能助長細菌耐藥性
微塑料——微小的塑料碎片——遍佈全球,進入食物鏈、海洋、雲層,甚至人體內。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這些塑料的潛在影響,其中一個令人擔憂的後果是:微塑料可能助長抗生素耐藥性。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暴露於微塑料的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這一發現尤其令人擔憂,因爲在高密度、貧困地區(如難民營),廢棄塑料堆積,細菌感染易於傳播。該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微塑料爲細菌提供了附着的表面,細菌在其上形成更厚、更強的生物膜,像一層“絕緣層”,使抗生素難以穿透。實驗表明,微塑料上的細菌耐藥性顯著高於其他材料。即使移除微塑料,細菌仍保留形成強生物膜的能力。
研究人員指出,微塑料在衛生條件有限的貧困地區尤爲普遍,增加了這些社區的健康風險。全球每年有495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感染,而微塑料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一問題。
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研究微塑料在現實環境中的作用。他們希望揭示細菌如何在塑料上牢固附着的機制,並探討微塑料是否吸收抗生素,從而降低其有效性。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水滴發電:水在表面移動時電荷增強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水滴在表面移動時產生的電荷比之前認爲的強10倍。他們發現,當水滴遇到表面上的微小凸起時,會積累力量並突然“跳躍”或“滑過”障礙物,產生持久的電荷。這一現象被稱爲“粘滑”運動。
過去科學家認爲電荷只在液體離開表面時產生,但新研究發現,液體首次接觸表面時也會產生電荷,且強度是之前的10倍。這種電荷不會消失,可能保留在水滴中。
理解液體在表面流動時如何產生電荷對新型可再生燃料的應用至關重要。目前,減少電荷積累的方法可能對新型燃料無效,新發現有助於設計塗層以減少電荷積累。
研究團隊用水和聚四氟乙烯(PTFE,生產特氟龍的材料)進行了實驗,發現水滴首次接觸表面時產生的電荷變化最大,從0到4.1納庫侖(nC,電荷量單位),並在溼幹交替過程中振盪。儘管電荷量微小,但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創新,應用於燃料儲存、能量儲存和充電效率提升等領域。
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研究其它液體和表面的粘滑現象,探索其在流體處理系統安全設計和能量回收中的應用。
2、突破性發現:關閉Plvap基因可避免減肥平臺期,爲肥胖治療帶來新希望
丹麥南丹麥大學的科學家發現,Plvap基因(質膜囊泡相關蛋白)是禁食期間代謝的關鍵調節因子。在小鼠中關閉該基因可以防止代謝減緩,從而避免減肥平臺期的出現,這爲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許多通過減少卡路里攝入減肥的人都會遇到平臺期問題。這是因爲身體在檢測到卡路里減少後,會通過減緩代謝來保存能量,導致卡路里燃燒減少。這種機制雖然有助於生存,但卻阻礙了減肥進程。
南丹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關閉Plvap基因可以維持卡路里燃燒,即使在卡路里攝入減少的情況下。這一發現對使用減肥藥物(如Wegovy和Ozempic)的人尤爲重要,因爲這些藥物在減重約20-25%後通常會失效。
研究團隊發現,Plvap基因在禁食期間幫助身體從燃燒糖轉向燃燒脂肪。當該基因被關閉時,肝臟無法識別身體正在禁食,繼續燃燒糖,從而避免了代謝減緩。這一發現爲開發新型減肥藥物提供了可能。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禁食期間觸發代謝變化的信號來自肝臟的星狀細胞,而不是肝細胞。這表明星狀細胞在代謝調控中發揮了新作用。儘管脂肪被重新分配到肌肉,小鼠並未出現負面影響,反而表現出更高的胰島素敏感性和更低的血糖水平。
這一發現不僅對肥胖治療有重要意義,還可能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儘管目前研究仍處於小鼠實驗階段,但未來有望爲代謝疾病的治療開闢新途徑。(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