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營運、20年閒置 草屯焚化爐從垃圾處理變成歷史遺址
南投縣草屯小型垃圾焚化爐停用快20年,縣府着手拆除,預計明年3月完工。圖/本報資料照片
南投縣草屯鎮小型焚化爐停爐近20年,歷經多次評估與延宕,終於確定走入歷史。南投縣環保局昨日下午舉行拆除工程開工前祭拜儀式,祈求工程順利。全案經費1800萬元,中央補助1548萬元,工期預定150個日曆天,預計明年3月完工。
草屯鎮小型焚化爐於2002年12月啓用,由鎮公所在2000年以BOT方式興建,造價約2億元,並委由民間業者處理鎮內垃圾。然而,焚化爐僅運轉3年便因中央自2006年起停止補助垃圾處理費,導致公所無力負擔龐大費用而停爐。後續雖曾研議復爐,但因設備不符新污染防制標準而作罷。
業者隨後提出仲裁,草屯鎮公所敗訴,2009年由環保署補助2.3億元協助公所支付賠償金。焚化爐所有權其後移轉給南投縣政府,2012年轉型爲環保教育園區使用迄今。不過,環保局近年評估指出,廠內焚化設備與廠房結構均已超過使用年限,平臺欄杆與設施鏽蝕嚴重,存在結構安全疑慮,因此決定辦理報廢拆除。
環保局說明,該焚化爐煙囪高達30至40公尺,且鄰近高壓電塔,施工難度高,原訂去年8月發包動工的拆除工程因此延宕,經重新設計後終於準備啓動。
縣府表示,拆除後基地將配合鳥嘴潭人工湖區的整體發展規劃進行再利用,未來以維護環境生態品質爲優先,並評估作爲公共設施或環境教育空間,讓原廠址重生爲具生態與教育意義的新地標。
南投縣草屯小型垃圾焚化爐停用快20年,縣府着手拆除,預計明年3月完工。圖/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