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首度活體擱淺革龜搶救亡 全球最大型海龜標本重現

3年前臺灣首度活體擱淺革龜搶救不治,全球最大型海龜標本重現。圖/海龜館提供

2022年於新北市福隆沙灘擱淺的活體革龜,遭廢棄漁網纏繞割傷,經救治仍回天乏術,革龜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爲易危的保育物類,是全球最大型的海龜。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製成標本正式亮相。

海保署表示,這隻革龜爲雌性,背甲曲線長139公分、寬97公分,海龜身上有多處網具纏繞切割傷,革龜在臺灣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列入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物種分佈3大洋,當中太平洋族羣又分東、西太平洋兩羣,數量最瀕危。

革龜於西太平洋的產卵地主要在印尼、巴布亞紐新幾內亞及索羅門羣島,臺灣並非革龜產卵地,此次爲首度活體擱淺。革龜是體型最大的海龜,和其他海龜不同的是背甲沒有硬殼,全身都被皮革狀的皮膚包覆,大多爲五道隆起棱脊,又稱棱皮龜、楊桃龜或木瓜龜,體重可達300至500公斤。

海科館研究典藏組主任陳麗淑博士說明,革龜因其背甲形似楊桃俗稱「楊桃烏龜」,這件標本的製作與維護極具挑戰,它採用特殊的骨架重構與結締組織擬真技術,由於革龜背甲薄、脂肪厚,必須使用特殊材料與蝶型骨支撐骨架,因此部分結構與塗層會隨時間脫落,突顯標本的珍貴與製作過程的艱辛。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開放式典藏庫房」正式對外展出珍貴的「革龜標本」,這具標本原是後由海洋保育署妥善處理並託管海科館。此件標本見證一隻生命從消逝到重生的歷程。

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表示,目前展出的革龜標本陳列於研究典藏中心「深海生物區」,該展區同時彙集多種難得一見的深海軟骨魚、硬骨魚與甲殼類標本,皆採集自臺灣周邊海域。

該展區也展示許多稀有的深海生物標本。週末開放一般民衆參觀,全票60元;學校團體則可預約平日參訪。歡迎民衆親臨現場,近距離觀察難得一見的深海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