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化療禿髮爆瘦卻無效 醫教3招自保:錄音、陪診、列問題清單

▲醫師建議癌友接受化療等治療前,可做好錄音等準備,才能將醫囑聽懂、下最好決定。(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得知罹患癌症的那一刻,病人往往心情大亂,甚至沒有將醫師建議聽仔細,便決定接受化療等治療,事後才後悔。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建議,患者要避免誤解或遺漏醫師說法,最重要是做好錄音、帶陪伴者、準備問題清單這3件事。

在臉書粉專「廖繼鼎醫師 出神入化的癌症治療」中,廖繼鼎分享52歲癌友林女士的經驗。林女士質疑,她的前一位醫師只對她說需要化療,卻沒有解釋原因,讓她心很慌,但後來詳談後發現,其實該醫師有解釋化療原因,是她情緒過於緊張,完全忘了這番話。

廖繼鼎指出,這是典型的「有聽沒有懂」,也凸顯錄音的重要性。病人若能將診間對話完整保存,回家後反覆聽,甚至與家人一起分析,便不會因當下腦中一片空白而錯失關鍵。

不過,廖繼鼎也提醒,患者錄音前務必先告知醫師,這是禮貌,以免造成誤會,影響醫病關係。

此外,55歲王先生的案例也值得民衆注意。廖繼鼎指出,王先生接受3次化療,頭髮已掉光,體重瘦10公斤,腫瘤指數卻沒有改善,經詢問發現,這次是醫師真的沒有清楚說明,可能是覺得病人會聽不懂所以沒好好解釋,或診間忙碌導致沒時間細講,或直覺認爲患者不必懂而沒多說。

不論原因爲何,廖繼鼎認爲,在這種狀況下,陪伴者能發揮關鍵作用,可在診間冷靜記錄、協助追問,患者也不會因緊張、無法提問而受影響,所以陪診者最好是能思考並整理重點的人,而不是過度打斷或心不在焉,以免增加混亂。

針對準備問題清單,廖繼鼎則建議,病人就診前最好列出3到5個最關鍵問題,例如治療選項有哪些?副作用是什麼?健保給付如何?這樣進診間便可聚焦,不會被專業術語牽着走,也建議患者先透過網路做功課,更能精準發問。

廖繼鼎提醒,醫師簡化建議往往是出於善意,避免病人被過多資訊壓垮,所以患者應善用錄音、陪伴者與問題清單,才能確保治療符合需求,而不是被動接受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