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運將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 他抗癌6年奇跡重返職場曝心得
南投吳姓職業駕駛(中)今赴臺中榮總,分享抗癌6年心路歷程。圖/臺中榮總提供
南投吳姓職業駕駛39歲時查出第四期肺腺癌合併腦轉移,他煙齡十多年,但戒除3年,爲了家人勇敢抗癌,在臺中榮總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至今6年,成功控制腫瘤,日前重返職場,他分享抗癌心得表示,罹癌前他力求完美,抗癌過程他學會調整心情,紓壓,如今看着2名女兒成長,所有努力都值得。
吳男表示,他在6年前洗澡時摸到右頸鎖骨旁有個10元大小的硬塊,不會痛,後因硬塊迅速變大,就醫確診爲第四期肺腺癌合併腦部多處轉移,爲了家人他沒有退路,勇敢抗癌,在臺中榮總接受免疫染色檢測,發現腫瘤PD-L1表現高,改採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至今六年,腫瘤獲成功控制,體力恢復後更重返職場。
臺中79歲黃女6年前退休後因咳嗽、喉嚨癢就醫檢查發現第四期肺腺癌。黃女轉念抗癌,在抗癌第2年病情一度復發,臺中榮總安排她接受臨牀試驗基因檢測,發現帶有罕見癌基因KRAS G12C突變,使用口服標靶藥物4個月及改善胸痛,有效控制病況,目前持續服藥追蹤,她也體會到「兒孫自有兒孫福」道理,凡事不操心,生活有家人及3只狗兒作伴,恬然自得。
臺中榮總2022年發表之研究,院內帶有KRAS G12C突變基因病人整體存活期爲13個月,黃女病情穩定長達6年,是極爲罕見的長期存活典範案例。
臺中榮總胸腔腫瘤科醫師李柏昕指出,精準醫療的核心在於爲每位病人找到最適合、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治療。臺中榮總研究顯示,若基因檢測能配對到合適的標靶藥物,不僅效果優於傳統化學治療,副作用也相對輕微,整體存活期相對傳統治療能更延長;即使無法配對到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是一種透過解除腫瘤對免疫系統的「剎車」作用,同樣展現令人期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