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萬股民喜極而泣,歌爾股份,這次沒慌!

“果鏈”關稅方面,特朗普又出爾反爾!

5月23日週五,特朗普發文表示,如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不是在美國製造和生產的話,蘋果必須向美國繳納至少25%的關稅。

消息一出,A股“果鏈”公司的投資者,又坐不住了。週末兩天,歌爾股份(002241.SZ)的股吧、雪球,哀嚎一片。

26日週一,歌爾股份“如期”低開逾3個點,誰料此後快速拉昇,最終微漲0.28%收盤。

這天亂了陣腳低位割肉的,恐怕要拍斷大腿!

回顧一個多月前:4月2日,特朗普宣佈對全世界加徵對等關稅,引發A股暴跌,其中出口比重較大的消費電子板塊尤爲慘烈,歌爾股份更是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

5月12日,中美髮布聯合聲明,關稅戰被按下了“暫停鍵”,當日歌爾股份大漲5.61%。

這一次,特朗普又上演“變臉”,而且是直接針對“果鏈”消費電子,按理說歌爾股份又該殺跌啊?爲啥跌不動了?

原因很簡單:

主力資金已經看明白,不管美國關稅政策怎麼變,其實對中國“果鏈”企業影響根本不大。

首先,關稅成本根本不由中國製造商承擔。

4月2日特朗普宣佈加徵對等關稅,引發A股消費電子集體暴跌,那段時間,不少投資者都慌了,紛紛通過互動平臺、投資者調研等方式向上市公司詢問影響。每家上市公司的回覆都是,影響不大。

歌爾股份:“消費電子行業出口中較多采用FOB(Free On Board,離岸價)等條款,進口環節關稅一般由進口商承擔,因此相關關稅政策的直接影響較爲有限。”

立訊精密:“按照常規貿易規則,所有硬件製造廠商都不會承擔關稅、物流、倉儲等成本,這些不是硬件供應商需要考慮的。”

簡單講,中國的果鏈廠商不會承擔任何關稅。誰進口誰承擔。而所謂“進口商”實際上就是蘋果,海外生產的蘋果手機,由蘋果進口到美國國內,再通過蘋果的渠道銷售。

不過,問題來了,如果美國對非美國生產的蘋果手機徵收高關稅,是否會導致蘋果減少跟中國“果鏈”企業的合作?

也不會。

2018年到現在,“關稅戰”打了好幾年,其實美國早就不怎麼進口中國廠商生產的蘋果手機了。現在美國市場上的蘋果產品主要是印度生產。

蘋果早就將印度定位爲美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基地。目前印度的蘋果產品產能已基本可以滿足美國市場需求。按照蘋果計劃,到2026年年底,美國市場銷售的iPhone 18 將“接近完全依賴印度製造”。

本身中國的“果鏈”企業輸美產品就極少,再怎麼加關稅,能有多大影響?

可以這麼說,4月初“對等關稅”出爐造成的“果鏈”殺跌本身就是錯殺。現在特朗普再玩“變臉”,同樣對A股“果鏈”公司沒多少實質性影響。

“蘋果”兩字,是歌爾股份老股民的慘痛記憶。

2022年11月,歌爾股份宣佈被蘋果停了訂單,此後歌爾連續兩年利潤腰斬,股價自高位回撤近80%。

2024年歌爾恢復蘋果供應鏈角色。但相信不少投資者仍心有餘悸,“果鏈”一有什麼利空風吹草動,就如驚弓之鳥。

在筆者看來,大可不必擔心。今天的歌爾股份,跟三年前大爲不同了。

首先,歌爾股份現在大客戶更分散了,砍單風險比以前小多了。

2021年,歌爾股份第一大客戶(蘋果)佔公司收入42.49%,第二、第三分別爲23.6%和11.14%。2022年,第一大客戶蘋果砍單,歌爾股份業績立馬崩。這就是高度依賴單一客戶的風險。

2024年,歌爾股份前三大客戶銷售佔比分別爲31.96%、28.1%、19.55%,由於公司沒有披露,我們不知道蘋果現在是第幾大客戶,但業績配比顯然趨於平緩了。

此外,現在的歌爾股份,在跟蘋果的合作中地位更高了。

近年,歌爾股份與科技巨頭的合作逐漸轉向“技術合作”,而非單純代工,公司的護城河、話語權均在提升。

XR領域,歌爾聯合高通推出輕量級AR智能眼鏡參考設計及下一代MR參考設計,已實現技術輸出。

目前,歌爾股份是蘋果下一代智能家居攝像頭和AirPods新產品的NPI供應商,所謂“NPI”就是 Product Introduction(新產品導入),即新產品從最初概念設計,到大規模製造,再推向市場的完整過程。也就是說,超越簡單組裝。

歌爾股份還有一個優勢,經營現金流非常強。2024年經營現金流62億元,是同期淨利潤的2.3倍,2025年第一季度經營現金流15.36億元,是同期淨利潤3.3倍。說明公司賺的都是真金白銀,訂單很優質,能保障長期穩定經營。

如果從估值角度講,中小投資者就更沒必要擔心了。

目前歌爾股份估值完全處於歷史低位。最新市盈率26.54倍,遠遠低於歷史平均市盈率48.38倍。

可以看出,機構對歌爾股份越來越青睞。2022年末,持有歌爾股份的基金家數一度低至363家,到了2024年末已經達到1217家。2025年一季報顯示,前十大股東中兩家ETF都在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