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萬建車站10年未用,民心工程不能淪爲“糟心工程”

據人民日報報道,最近有黑龍江綏化市的市民反映,總投資3600餘萬元的綏化東城客運站2015年建成後,一直未啓用。市民搭乘長途汽車仍在老客運站,站內破舊不堪,客運車輛擠佔道邊運營,十分不便。

花費鉅款建成的車站卻一直閒置,確實讓人感到費解和心痛。這裡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從媒體的採訪看,有“驗收材料遲交”的說法,也有“新官不理舊賬”的說法,但不管是哪一種具體原因,都無法成爲新車站被閒置10年之久的理由,更不能成爲推卸責任的藉口。

應該看到,10年前,也就是2015年,尚屬長途客運市場發展良好時期。而在10年中,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客運站的“關停潮”。單單是在2024年,湖北仙桃市汽車客運總站、廣東湛江市聯運公司東堤客運站、東莞厚街客運站、海口秀英港客運站、武漢傅家坡汽車客運站等就相繼宣佈停運。據交通運輸部公開數據,2012年至2023年,全國公路營業性客運量從355.7億人次斷崖式跌至110.12億人次,縮水近70%。

由此帶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當初的綏化東城客運站在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經過周密和科學的論證?客運站的閒置,不僅造成了資源和財政的巨大浪費,絕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反映出了在基層治理、項目推進和責任落實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因此,關鍵要找到讓客運站長期閒置的“堵點”,更要徹查問題出現的原因。尤其是媒體調查中反映的長途客運站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業務流程不熟悉”“手續不齊全”等情況,該追溯的追溯、該問責的問責。唯有如此,才能給公衆一個交代。

二是在當下長途客運站全面收縮的大背景下,如何盤活和重組現有資源,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說,大巴車競爭不過飛機、高鐵,在情理之中,也是交通發展、時代進步的大勢所趨,但是,長途汽車客運目前還沒有到徹底退出中國人生活的時候。畢竟,乘坐飛機和高鐵的價格相對昂貴,大巴出行仍是羣衆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所以,對於綏化東城客運站的處理,也不能簡單地一開了事。針對當下汽車客運行業的發展現狀,更需要當地有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的調研、評估,並對症下藥。當年對羣衆仍有需求的線路,現在的具體情況怎麼樣?在長途客運行業整體收縮的情況下,更應該優化線路、調整發車頻次,達到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不能再造成更大的浪費了。

亡羊補牢,未爲晚也。既然問題已經發生了,就不能因爲解決問題的難度大,就一拖再拖、一錯再錯。長途客運站的建設本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既然如此,就應該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不能讓“民心工程”淪爲“糟心工程”。當地市民希望看到的是,新站能夠儘快開啓,公共資源能夠得到更好地利用。10年的時光已經足夠漫長,現在已經容不得半點敷衍和懈怠,到該徹底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特約評論員 金宇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