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部分車站定名,新建龍澤站沿用“龍澤”站名
近日,北京地鐵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的11座新建和改建車站名稱確定並對外發布。相較今年3月發佈的站名預案公示內容,新建龍澤站仍沿用“龍澤站”的老站名,另有兩站名稱調整,“軟件園站”改爲“上地軟件園站”,“龍域站”改爲“北郊農場橋站”。
據瞭解,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將原有線路拆分爲A、B兩條,途經西城、海淀、昌平、朝陽和東城五區,其中,13A線已正式命名爲地鐵18號線。根據規劃,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的東北旺站(工程名爲“後廠村站”)至天通苑東站區間力爭年內具備初期運營條件。
相較此前站名預案公示,兩座車站名稱調整
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是國內首條大型“新建+改造”地鐵工程,也是國內最大規模既有線改造工程。根據建設方案,工程將既有13號線倒“U”形線拆分,在16號線和17號線之間搭建“X”形東西橫向線,形成兩條線路,其中新建線路29公里,新建車站18座,改造車站5座。工程建成後,兩線總長63.6公里,車站共33座。拆分後的兩條線路具備互聯互通條件,同時預留了跨線運營條件,可實現跨線組織運行。
近日,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的11座新建和改建車站定名並對外發布。軌道交通新線開通後,現龍澤站不再作爲車站使用,爲保持名稱連貫性,新建車站沿用現車站“龍澤站”名稱。在建設階段,該站曾被稱作“新龍澤站”。
在此次命名的車站中,也有多座關注度很高的車站名稱較預案名稱做了調整。比如“上地軟件園站”,位於海淀區馬連窪街道與上地街道交界處,東北旺西路與軟件園南街交叉口東側,因中關村軟件園得名,在3月發佈的站名預案公示中,其名稱爲“軟件園站”,此次進行了修改;再比如“北郊農場橋站”,位於昌平區回龍觀街道,沿規劃回創路敷設,因周邊的北郊農場橋而得名,其3月公示的站名爲“龍域站”。
北京地鐵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大北京北部回龍觀、天通苑等大型居住組團內部的軌網密度,串聯起既有13號線西段、上地軟件園、回龍觀、天通苑及13號線東段,改善城市東北部、西北部原有軌網之間的換乘關係,爲市民提供更加快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北京市軌道交通開通計劃中,其實並沒有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根據規劃,2025年,北京計劃開通17號線(工人體育場-十里河)和6號線南延(潞城-東小營南)兩條(段)地鐵新線。
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此前介紹,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計劃年底開通後廠村站(現定名爲“東北旺站”)至天通苑東站段。記者瞭解到,這一段線路全長17.1公里,設車站9座,包括換乘站4座。線路採用6B車輛,設計時速爲80公里。建成後,將串聯起海淀區後廠村區域及昌平區天通苑、回龍觀區域,與8號線、17號線等地鐵線路實現換乘,對完善北部地區軌道交通線網,改善昌平、海淀兩區市民出行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13號線擴能提升工程11座新建和改造車站定名
四道口站:位於海淀區北下關街道,學院南路和四道口路交叉口南側,因四道口得名。
文華路站:位於昌平區龍澤園街道,回龍觀西大街與文華路交叉口西側,因文華路得名。
霍營東站:位於昌平區霍營街道和東小口鎮交界處,霍營東路和回龍觀東大街交叉口,因地處霍營街道東部得名。
上地軟件園站:位於海淀區馬連窪街道與上地街道交界處,東北旺西路與軟件園南街交叉口東側,因中關村軟件園得名。
回龍觀西大街站:位於昌平區龍澤園街道,育知路和回龍觀西大街交叉口東側,因回龍觀西大街得名。
東北旺站:位於海淀區上地街道和西北旺鎮交界處,後廠村路和上地西路交叉口西側,因東北旺得名。
龍澤站:位於昌平區龍澤園街道,現狀龍澤車站東側約110米,軌道交通新線開通後,現龍澤站不再作爲車站使用,爲保持名稱連貫性,沿用現車站“龍澤站”的名稱。
東小口站:位於昌平區東小口鎮,規劃建材城東側路與建材城東路交叉口北側,因東小口鎮得名。
北郊農場橋站:位於昌平區回龍觀街道,沿規劃回創路敷設,因北郊農場橋得名。
保福寺站:位於海淀區中關村街道、花園路街道和學院路街道交界處,北四環西路南側,因保福寺村得名。
太平莊站:位於昌平區天通苑北街道,立水橋東三路與太平莊中二街交叉口西側,因太平莊村得名。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